索引号: 8002/20231219-00001 公开目录: 其他文件
发布机构: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时间: 2023-12-19
名称: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西盟县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号: 主题词:
体裁: 服务对象:
生效日期: 著录时间 :
存放位置: 废止日期:





西发改202328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印发《西盟县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单位

《西盟县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已经第十三届县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第十三届县委第51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323  

(此件公开发布)





西盟县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精神,全面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根据《普洱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精神任务清单》《普洱市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的指导意见》和《普洱市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实施方案》要求,结合西盟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普洱现场办公会精神,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建设高标准生态文明先行区,把西盟打造成为绿色经济示范区,推动“四高四区”高质量融合发展。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绿色经济发展基础

1.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科学划定并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逐步形成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城镇化片区三大空间格局。

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

责任单位:县级各有关部门,各乡(镇)党委、政府

2.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怒江水系(西盟段)保护,重点做好勐梭河、南康河、库杏河等重点河流沿域生态环境保护,勐梭龙潭、佛殿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林地、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本地珍稀物种保护重点任务,全面划定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强城乡“两污”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3.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以供水保障为重点,坚持开源为主、节约优先、综合利用、保障供给,围绕“建库、连通、成网”工作思路,采取大中微水源建设、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引水灌溉供水成网等措施,重点推进永业水库、代格拉水库、孔朗水库等一批水库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供水安全保障工程,改善周边区域供水水源条件,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有效灌溉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切实解决工程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状况,提升全县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水利保障。到2025年,以基本消除工程性缺水瓶颈,基本消除区域性、大面积干旱为目标,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水安全保障。

牵头单位:县水务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优化绿色经济发展格局

1.加强东西城区联动推进绿色城镇化进程。按照“东拓北进”“南北联动”空间格局,加强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以西城区为核心,东城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要素聚集、物流集散、信息交流等城市功能。重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现代物流和绿色食品产业,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城镇功能布局,强化县城聚集发展和辐射带动功能,全面推进东西城区一体化进程。

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水务局,勐梭镇党委、政府

2.以勐卡镇为次区域中心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勐卡镇娜妥坝社区区位优势,以及连接东西部区域和南北部区域的节点作用,加快推进国门城镇建设。重点围绕娜妥坝边境产业园,借助大黑山通道建设契机,大力发展林木家居、石材建材、冷链物流、跨境商贸等产业,推动产业联动互进,引导国内、省内优势产能向西盟县集聚,全力打造边贸通道绿色产业经济带。

牵头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勐卡镇党委、政府

3.以勐梭龙潭为核心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以勐梭龙潭4A级景区和西盟佤部落旅游品牌为中心,围绕“沿边、民族、文化、生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高标准开展里坎乡村田园休闲度假村、木依吉休闲度假产业园、马散边境小康村等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大黑山边境贸易和岳宋183温泉优势,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打造一批边境游精品线路。加快创建勐梭龙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大环线。统筹推进半山酒店建设,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构建以西盟县城为核心,以勐卡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力所乡、岳宋乡、新厂镇的边境旅游带,以中课镇为中心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区的“一核、一带、一区”全域旅游格局。

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

1.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以绿色、有机为方向,加大基地化建设力度,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1)全域提高基地化水平。按照“八有三档”标准,全域提高基地化水平。到2025年,力争建设16个县级以上产业基地,基地化率提高50%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到2亿元以上,打好“绿色食品牌”。

一是建设有机茶基地。绕普洱建成全国最大的现代有机茶园,力争5年内西盟县现代茶园面积达到5.3万亩,茶叶产量达到0.4万吨,农业产值达到2亿元。同步推进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力争5年内打造级“绿色食品牌”茶产业基地5个以上。加大认证力度,全面落实市级“茶十条”,力争5年内有机茶园面积(含有机转换)达到2.6万亩,其余茶园全部达到绿色标准。

牵头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是建设精品咖啡基地。围绕普洱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精深加工基地、咖啡物流贸易中心和世界优质咖啡原料基地,西盟县持续扩大优质咖啡种植面积,提高咖啡原料品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提高种植和初加工水平,力争5年内打造2个县级咖啡产业基地,农业产值提高到2000万元以上。

牵头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是建设高端肉牛基地。以争创云南省“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为目标,将肉牛产业作为“一县一业”集中深度打造,大力推进西盟县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力争2025年末全县肉牛存栏量达到5万头,出栏量达2.5万头,实现农业产值1.5亿元以上。建设饲草料均衡供给保障基地,高标准打造优质牧草生产与饲料生产基地5万亩以上。加强疫病防控,完善生产重点乡镇、边境一线动物疫病防控设施,建设一批洗消中心和标准化定点屠宰场,确保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是建设高效甘蔗基地。加强适度规模化生产和土地宜机化改造,推进糖料生产全程机械化。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规划建设一批甘蔗良种扩繁基地,确保糖料蔗良种覆盖率98%以上。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促进蔗田集中连片发展,力争5年内建成“双高”糖料蔗基地6万亩以上。巩固提升产业基础,力争5年内白砂糖产量提高到16万吨,综合产值提高到9.5亿元以上。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五是建设天然橡胶基地。在稳定橡胶种植面积的前提下,逐步推进老胶园更新,打造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县天然橡胶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左右,推进天然橡胶“期货+保险”全覆盖,干胶产量达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达2亿元以上。

牵头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六是建设中药材、水果和粮食蔬菜基地。中药材方面,围绕砂仁、石斛、灵芝等品种,加快推进中药材初加工基地建设,5年内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产量达到0.04万吨。水果产业方面,以柑桔、香蕉为重点,着力推进标准化种植,到2025年,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0.75万亩左右,产量达0.9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3600万元。坚果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坚果加工项目落地,到2025年,全县坚果种植面积扩大到3万亩,产量提高到0.05万吨。粮食蔬菜产业方面,狠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加快基地提升改造,完善给排水、道路、电力等相关配套设施,力争5年内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0.6万亩以上,蔬菜产业综合产值达到8700万元。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全面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发展基于生物资源的加工业,把好原料做成好成品。大力推进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1.95:1以上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

一是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加大茶叶初制所标准化规范化提升改造力度,5年内实现全50%以上茶叶初制所规范达标。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力争5年内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增加到1户,茶叶精深加工率达到25%以上。

牵头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是实施精品咖啡打造工程。围绕壮大“产购销”体系引进先进企业,配套标准化鲜果集中处理中心,培育壮大现有本地龙头企业,培育1咖啡精深加工企业。改造提升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由原料供应基地到精深加工基地转变。

牵头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是推进肉牛加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县内3000头标准化肉牛屠宰加工厂项目建设,同步启动肉牛精深生产加工项目,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开发一批高端牛肉配送食品。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3)全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坚持走高端、小众路线,以地理标志产品为引领,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重点发展绿色、有机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绿色生态、优质安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一是建立促进禁限用农药长效机制。加强禁限用农药的销售和使用管理,推进绿色防控,构建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体系,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到2025年,全县农药使用量控制在133.5吨以下。

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是扩大有机产品认证。力争5年内有机产品增加到8个以上,有机茶园认证面积扩大到2.6万亩以上。

牵头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是培育认证地方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制定地理标志产品培育计划,全县争取培育2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并逐步向企业推广使用。

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巩固提升绿色能源优势。抓住国家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推行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巩固提升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加强现有电站电量的就地消纳,夯实西电外送清洁能源基础。

(1)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适度培育新兴能源,加快发展绿色载能产业,提高“西电自用”消纳能力,延伸清洁能源产业链,打好“绿色能源牌”。

一是稳步开发新兴能源。适度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谋划一批光伏项目,加快新能源项目建设,推进清洁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壮大清洁能源实力,优化能源生产结构。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普洱西盟供电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是提高电力本地消纳能力。加快实施娜妥坝产业园林木、石材等一批绿色制造业重大项目,探索开展一批矿电结合项目。全域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力推广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绿色节能交通。

牵头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林业和草原局、普洱西盟供电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强化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一是增强节能减排管控能力。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制糖、林木和石材加工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工作,推行清洁生产,促进单位能耗的下降。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普洱西盟供电局

二是探索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持续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改造和技术升级,发展循环工业,利用蔗渣等生物质资源发电,同时联动肉牛养殖业,加工形成肉牛饲料,创新探索开发乳酸、聚乳酸可降解生物基新材料。

牵头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普洱西盟供电局

三是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全县碳排放达峰目标、行动方案和保障措施。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人行西盟县支行,各乡(镇)党委、政府

3.建设绿色工业基地。以打造绿色工业基地为方向,深度谋划现代绿色工业布局,着力推进娜妥坝产业园建设,加快构建西盟绿色工业体系。

一是建设现代林产业基地。建设以家居林板为主线,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工,推进产业链一体化延伸,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西盟林产工业体系。到2025年,整合原料林基地10万亩,巩固提升原料林基地10万亩,现代林综合产值突破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5亿元。

牵头单位:县林业和草原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是大力发展林木加工业。以大黑山边境加工园为依托,加快推进西盟现代林产业木材加工园区建设项目,逐渐具备并完善木片、纤维、多层板、人造纤维板、生物颗粒等生产能力,长期规划引进人工菌种植等产业,实现原木材料的综合集约利用,推动林产加工业绿色发展。

牵头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勐卡镇党委、政府

三是加快推进大理石加工业。依托大黑山通道升级打造,挖掘用好境内外大理石资源,做强大理石板材和石材工艺美术品两个特色产品。鼓励企业发展精钻雕刻技术,结合民族文化,开发特色石雕刻、艺术石等工艺品,补充旅游特色产品。研究石材废料、石粉再利用技术,促进石材产业绿色发展。到2025年,实现产值4亿元以上。

牵头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是综合开发森林资源。重点发展以林药、农产品为主的林下特色种植业,以家畜、家禽为主的林下特色养殖业,以野生菌、竹笋等为主的森林资源采集业。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发展森林旅游业。到2025年,全县林下种植面积达3万亩,林下养殖面积3万,争取申报2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牵头单位:县林业和草原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水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4.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以“资源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充分发挥西盟独特优势,用“数字”为经济赋能、为发展提质、为治理增效,建设新发展格局下的数字西盟。

一是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实质性进展。坚持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四条线”同步建设,推进全省容灾备份数据中心等项目,探索“数字+农业”、“智慧+旅游”、“区块链+产业”等,探索娜妥坝产业园数字经济建设,用数字为产业赋能,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在西盟实质性进展。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单位:县数字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夯实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府信用经济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一批平台建设,重点推动泛在物联网平台建设,提升西盟空间治理能力。统筹推进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到2025年,西盟县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明显成效。

牵头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中国电信西盟分公司、中国移动西盟分公司

5.建设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发挥西盟自然生态、民族文化、边地风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俗生态和康养旅游产业。以“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为发展方向,推动“文、游、医、养、体、学、智”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一线一片区、一村一基地”,即:勐梭龙潭国家5A景区创建大环线、里坎乡村田园休闲度假区、马散边境小康村、阿佤山森林自然公园生态教育康养基地,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主题娱乐、健身休闲等业态,提升“西盟佤部落”旅游品牌。重点打造1个国家5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建设一批休闲度假精品,开发一批文化旅游名品,推动系列旅游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牵头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

责任单位:西盟县打造国际生态旅游胜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四)倡导绿色生活,形成绿色发展新风尚

以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开展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提升行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深入推进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七个重点领域创建行动,以及垃圾分类和“禁塑”行动,建立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引导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到2025年,绿色生活各领域创建成效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成为全省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县级示范区,争创成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以县级机关为创建对象,鼓励乡镇积极参与创建行动。力争80%县级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50%以上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成节水型单位,西盟县实现节水型社会(县级)达标建设。

牵头单位: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水务局

责任单位:县属有关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2.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以城乡家庭为创建对象,选树和宣传典型。力争全县60%以上的城乡家庭初步达到创建要求,选树15户市级“绿色家庭”典型。

牵头单位:县妇女联合会

责任单位:各基层妇女联合会

3.开展绿色学校创建行动。以中小学为创建对象,将创建“绿色学校”目标纳入学校总体规划,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课堂教育内容。力争全县70%以上的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

牵头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4.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城镇社区作为创建对象,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提升和保护公约制度,贯彻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发动居民主动参与。力争70%以上的社区达到绿色社区创建要求,社区人居环境基本实现整洁、舒适、安全、美丽。

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勐梭镇党委、政府

5.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以县城建成区为创建对象,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力争每年新增及更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70%、90%。县城建成区路网密度达9公里/平方公里以上,道路面积率达16%以上,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5倍以上。

牵头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

6.开展绿色商场创建行动。以一定规模商业综合体为创建对象,争取创建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商场。

牵头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7.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以城镇建筑为创建对象,推动绿色建筑量质齐升。力争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绿色节能建筑、海绵城市技术等在特色小镇实际运用,在美丽县城普遍推广。

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8.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行动。贯彻落实《普洱市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县级可行方案,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四类划分,加快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设施,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收转运体系、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和公众参与机制。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65%,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60%。

牵头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勐梭镇党委、政府

9.开展“禁塑”行动。以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开展禁止、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塑料制品行动。到2025年,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合格塑料制品,建立健全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管理制度,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牵头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

责任单位: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10.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打造生态文明宣传阵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生态环境宣传方式方法,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家庭、进社区、进工厂、进机关、进农村,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和环保科学素养,推进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深入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公众监督和参与制度。到2025年,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成为普遍形态,全社会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基本形成。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

责任单位:县属各部门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西盟县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力量。县人民政府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做到有专人管事、有专人办事、有专项经费理事。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对照实施方案、任务清单及重点项目计划表,建立工作台账,抓好工作落实。各牵头单位要抓好统筹协调,责任单位要按照牵头单位要求主动配合,切实抓好要素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精准分析、深入研究,及时解决工作落实中的困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牵头单位: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

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县教育体育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西盟分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县水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妇女联合会等,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强化监督考评。持续开展绿色经济考核评价,推进GDP与GEP双考核,把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生活建设纳入绿色经济考评体系,以考代评、以考促行,推动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实效。坚持严督实导,把绿色发展重大项目列入全县重点督导工作,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推动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牵头部门: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

责任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绿色经济示范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附件:1.西盟县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主要工作任务清单

2.西盟县绿色经济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计划表





文字解读:/system/go.jsp?treeid=22244&apptype=content&urltype=news.NewsContentUrl&param=wbnewsid%3D387731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323日印发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