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盟县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是向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公众公开履行行政职能和办事职能的一项制度,是加强民主监督、推进机关依法行政和改进服务,防止以权谋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措施。 第四条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编制成《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及时更新。主要内容包括: (一)本单位办公地址、联系方式、领导及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服务承诺、工作纪律和责任追究等情况; (二)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五)财政预算、决算报告; (六)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七)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 (八)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 (九)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 (十)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 (十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十二)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 (十三)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十四)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 (十五)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十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况。 第五条 公用事业单位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与群众、企业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不属于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都要予以主动公开,特别要将群众及企业反映最为强烈、最为关心、社会最敏感、最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的问题作为公开重点,及时、全面、有效地进行公开。 第六条 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事项,在正式决定前,应实行预公开制度。起草机关或者决定机关应当将草案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后作出决定。 第七条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程序为:界定是否属于主动公开的信息范围;属于主动公开的由行政机关的保密机构进行保密审查;经审查属于保密的不公开,不属于保密范围的再确定是否需要经过第三方同意;经征求第三方意见后,第三方不同意公开不予公开,同意公开的再看是否需要部门协调,协调后确定公开机构。经三次审查后,以政府公报、网站公布、新闻发布会、报刊、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予以公开。 第八条 属于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应当自该政府信息形成或者变更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法律、法规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政府信息和办事信息公开,应采用以下符合行政权力和办理事项特点的一种或者几种形式予以公开: (一)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 (二)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政府信息公告栏等场所或者设施; (三)新闻发布会; (四)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取信息的形式。 第十条 下列政府信息免予公开: (一)确定为国家秘密或涉及国家安全; (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 (三)依法受保护的个人隐私; (四)正在调查、讨论和处理过程中,公开后可能会影响公共利益、企业利益、执法活动或社会稳定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不宜公开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条 公开的范围应与行政权力和办理事项的范围相一致。凡应让领导班子或单位人员知情的,应在领导班子或单位内部公开;涉及部分人和事的,应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或依当事人申请按规定程序公开;凡应让全社会知情的,应及时向全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自身生产、生活和科研需要,有权申请获得未列入第四条、第五条中的其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应依法受理申请,并及时答复,其中所申请的公开内容属于依法应予公开的,应当按照法定形式提供。 第十三条 依申请公开的程序 申请人提出申请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对申请人提交的资料是否完备进行审查。对内容完整的申请即时进行登记、编号,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对资料不完备的申请予以退回,出具《补正申请通知书》,要求申请人补正资料后再予以登记办理。 (二)资料审查合格后,根据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的性质分别予以办理: 属本机关掌握范围且可以当场答复的,当场予以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通过查询确定该信息的基本情况。对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报相关部门审查确定;对需征求第三方意见的,采取书面形式征求意见;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政府机关的,与有关政府机关进行沟通、确认;对不属本机关掌握范围的,确定掌握信息的机关名称和联系方式。 对需收取相关费用的,告知申请人并按照县物价部门和县财政部门共同批准的标准收取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申请人因经济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适当减免相关费用。 (三)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按照申请人所要求的公开形式予以答复。 属主动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属免予公开范围的,出具《信息免予公开告知书》并说明理由;不属本机关掌握范围的,出具《非本机关政府信息告知书》并提供掌握该信息的政府机关名称和联系方式;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出具《政府信息不存在告知书》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公开的时间应与内容性质相一致。凡具有相对稳定性或经常性的政府信息,应长期公开;凡阶段性或临时性的政府信息,应随时公开。 第十五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各级公开主体在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可向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监察局举报。 第十六条 公开主体违反本制度,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政务公开工作的,依法由县监察局进行行政问责。 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普洱市西盟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 发布人:徐东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