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盟佤族自治县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十三条措施
为实现西盟县肉牛产业“一县一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推动肉牛养殖规模的快速增长,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云政办函〔2020〕84 号)和《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普洱市加快肉牛发展十条措施〉的通知》(普政办发〔2021〕12 号)文件要求,结合西盟县实际,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能繁母牛奖补
对肉牛养殖农户、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引进杂交能繁母牛的,按照 500 元/头给予一次性奖补。
二、新生犊牛奖补
鼓励养殖企业、合作社、养殖场(户)多渠道开展“冻精改良”工作,每产1头“冻改”杂交犊牛,给予一次性奖补500元。
三、养殖设施及饲草加工机械奖补
养殖圈舍奖补,为改善群众肉牛养殖条件,按照“先建后补”的原则,对村级集体、合作社及群众养殖户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肉牛养殖圈舍,且养殖1头及以上杂交能繁母牛的,每平方米补助200元;非标准化养殖圈舍,在实际养殖后每平方米给予 50-100元的补助。饲草加工机械奖补,采取“先购后补”的原则,对年收储加工饲草料500 吨(含500 吨)以上收储加工场(点),给予2万元一次性的设备补助。
四、饲草饲料奖补
饲草种植奖补,为保障饲草料供给,对群众养殖户新植巨菌草、畜牧粮草王等多年生优质牧草面积达到2亩以上、每亩年产量达到15吨以上的,每亩给予500元的一次性奖补;青贮饲料收储奖补,对年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等200吨以上的收贮主体,给予60元每吨的奖补。
五、保险保费补贴
一是杂交能繁母牛。为降低养殖风险,对养殖杂交能繁母牛的群众养殖户,投保杂交能繁母牛的保险费给予50%保险费补贴。 六、强化金融扶持
为提升农户养殖肉牛的积极性,在县扶贫投资公司建立肉牛养殖基金,基金规模300万元,对标准化养殖能繁母牛的群众养殖户提供贷款资本金和保险费垫资服务,垫资期限3个月,超过90日未还款的按银行基准利率收取逾期费用。对有意愿贷款购买能繁母牛的村集体经济及养殖群众,财政按基准利率给予贴息50%,贴息期限3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分期分批注入风险保障金1000万元,确保担保公司(或银行)最高10倍放大的杠杆效应,政府通过担保公司(或银行)给予村集体经济及养殖大户贷款,实现应贷尽贷,满足产业发展上的资金需求。
七、强化冻改技术保障
为推广肉牛良种和扩群增量,按照政府补贴让利于民的原则,免费提供优质冻精服务;建设1个县级冻精改良站、7个乡(镇)级冻精改良站,每个冻精改良站(点)每年奖补1万元运行费用。冻精改良站免费为群众养殖户提供肉牛良种冻精及配种服务,能繁母牛每受孕1胎给予配种员一次性奖补200元。
八、肉牛专业合作社奖补
对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规范的制度,且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带动成员数量50户以上,养殖能繁母牛150头(含150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一次性补奖10万元。
九、行政村奖补
在不含企业养殖数的前提下,全村年内新增杂交肉牛100头以上,且年末肉牛存栏1000头以上的,每年给予行政村5万元奖补;年内新增杂交肉牛200头以上,且年末肉牛存栏2000头以上的,每年给予行政村10万元奖补;年内新增杂交肉牛300头以上的,且年末肉牛存栏3000头以上的,每年给予行政村20万元奖补。每年奖补资金的60%用于奖励村干部。
十、村民小组奖补
在不含企业养殖数的前提下,全组年内新增杂交肉牛20头以上,且年末肉牛存栏100头以上的,每年给予村民小组0.5万元奖补;年内新增杂交肉牛40头以上,且年末肉牛存栏200头以上的村民小组,每年给予村民小组1万元奖补;年内新增杂交肉牛60头以上的,且年末肉牛存栏300头以上的,每年给予村民小组2万元奖补。每年奖补资金的60%用于奖励组干部。
十一、养殖大户奖补
年末存栏50头以上的新增规模养殖户(不含企业和合作社)每户给予2万元补奖;纳入村民小组示范户且年末存栏能繁母牛10头以上的新增养殖户,每户给予0.5万元的补奖。
十二、企业奖补
支持企业引进优质良种基础母牛,养殖企业每投放到农户1头杂交怀孕能繁母牛,奖励企业100元。
十三、强化经费保障
每年安排40万元肉牛产业发展工作经费,其中:每个乡(镇)5万元,县肉牛专班5万元,用于肉牛产业相关支出费用,不能作为差旅费、燃油费用报销。本措施由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西盟县融媒体中心 文)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