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盟县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库 三年实施方案
(2018--2020年)
西盟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6月
一、基本县情 西盟于1965年成立自治县,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全县国土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辖5镇2 乡3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367个村民小组,共31011户95606人,其中农业人口23375户75490人,占总人口的78.9%。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西盟的县情可概括为“国家重点扶持县、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 “国家重点扶持县”就是截止2017年末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400元的贫困人口还有4867户14832人,贫困发生率19.93%。 “革命老区县”又称“老解放区”、“革命老根据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立有党组织,组建了人民武装,建立了人民政权,并进行了革命活动的地区。西盟县于2014年4月被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认定为云南革命老区县。西盟县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思普地区开展党组织活动和武装斗争、建立政权较早的地区之一。 “少数民族自治县”就是县内居住着佤族、拉祜族和傣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3.7%,其中佤族占总人口的70.3%。 “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世居的佤族、拉祜族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接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1954年创办第一所学校,1958年才废除猎人头祭谷的陋习。 “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就是县城距省会昆明654公里,距普洱市234公里;有4镇2乡1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与缅甸佤邦接壤,国境线长89.33公里,是边防、禁毒和防艾的前沿阵地。 “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就是县内佤族、拉祜族与境外佤族、拉祜族,同宗同族,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山水相连。 2017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工业总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补贴2849万元,推广“两杂”良种9万亩,粮豆作物播种面积24.01万亩,冬季农业开发3.6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4450万公斤,同比增长0.9%。肉类总产量4651吨,同比增长11.2%。甘蔗种植面积3.49万亩、产量9.76万吨、产值4492万元,西盟昌裕糖业有限公司入榨甘蔗22.8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3万元;茶叶采摘面积5.05万亩,完成茶叶产量(干叶)3187吨,产值3824万元;橡胶开割13.3万亩,产量11668吨,产值12160万元。实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试点),承保胶林1.3万亩,参保胶农754户,理赔金额233万元。通过政府助推、企业引领、农户受益的方式,引进云南三江并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肉牛养殖。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博览会展销和电商展销活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所有乡(镇)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提升农特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率。成功举办春节、木鼓节、“十·一”黄金周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79万人次,同比增长49.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86.7%。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2.4:22.1:55.5,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201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35745万元,同比增长10.5%(按可比价计算);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77万元,同比增长8.7%;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36200万元,同比增长3.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8元,同比增长9.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00元,同比增长9.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1518万元,同比下降10.8%;各项贷款余额144666万元,同比增长22.6%。 二、扶贫成效 2013年列为贫困乡(镇)4个,贫困村3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11户29563人,通过建档立卡动态调整,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443户30347人,其中:缺技术6085户20204人,占为脱贫人口的66.58%;因病致贫1157户3894人,占12.83%;缺劳力972户2420人,占7.97%;缺资金618户2020人,占6.66%;自身发展动力不足248户728人,占2.4%;交通条件落后155户541人,占1.78%;因残156户382人,占1.26%;因学28户91人,占0.3%;缺土地16户43人,占0.14%;因灾2户9人,占0.03%;其他6户15人,占0.05%。 认真实施发展生产,解决“两不愁”。以“高产创建、提质增效、促进增收、实现脱贫”为目标,全县粮食播种19.12万亩,实现粮食自给有余。全县有橡胶22万亩,已开割13万亩,产量9700吨,产值9900万元;茶叶种植5.2万亩,产量2910吨,产值1亿元;甘蔗种植3.8万亩,总产量8.73万吨,产值3753.9万元;咖啡种植1.8万亩,产量656吨,产值1423万元;西盟米荞种植2.2万亩,产量1200吨,产值1290万元。90%以上的农户都有至少一项产业覆盖。2017年农民人均有粮达460公斤以上,农村居民四季衣服有保障,投入资金3321.18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314件,累计解决70637人22628头大牲畜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集中供水率、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1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自来水,取水半径均低于1公里以内。 认真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住房安全。2015—2016年实施了11333户农村危房改造和1513户易地扶贫搬迁建设。2017年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参照2015—2016年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的补助标准,实行户均补助4万元,投入9432万元,实施了2358户农村危房改造。根据云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10月启动实施150户458人易地扶贫搬迁,其中建档立卡62户218人,2018年6月可实现搬迁入住的要求。 严格执行政策,贫困群众医疗保障得到落实。一是全县筛查录入因病致贫建档立卡户1157户3894人。纳入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未脱贫户847户2688人。二是在省市两级财政配套的基础上,县级再配套资金177万元,为符合条件的3034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额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费用,参保率达100%。三是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倾斜政策,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10%,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为95%;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85%;市级、省级医疗机构和省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70%。四是认真开展大病专项集中救治工作,制定《西盟县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组成专家组对9类15种大病筛查并分类建档293人,除重症精神病患者在市二院集中救治外,县医院集中救治57 人次,住院总费用67.61万元,减免61.84万元,实际报销比率 91.47 %。五是建立医疗费用兜底保障机制,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符合转诊转院规范性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不到90%和个人年度支付费用仍然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部分,由县级政府统筹资金或购买医疗补充商业保险的方式进行兜底保障。兑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一般诊疗费、28种疾病特慢病门诊和住院1903人次及普通门诊18534人次回补资金208.73万元。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四重保障”人员2360人,总费用936.33万元,政策范围内费用905.25万元,统筹支出894.67万元(其中医疗保险基金支付644.4万元,大病保险资金支付31.5万元,医疗救助支付145万元,兜底保障28.8万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93.86%,实际报销比例90.74%。六是实施标准化建设工作。全力推动标准医疗机构建设,2014年,县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7个乡(镇)卫生院均达到了准化卫生院标准,每千人口拥有乡镇卫生院床位数达到1.2张;投入资金1227.114万元,新建标准化卫生室34个,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以上,诊室设置和设备配备均达到国家标准。每个村卫生室配备2名及以上村医,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取得执业证。 五是强化措施,教育脱贫攻坚取得实效。一是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制定下发了《西盟佤族自治县控辍保学实施方案》(西政办发〔2017〕51号)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控辍保学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西政办发〔2017〕65号)文件,明确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建立了村干部、工作队员、挂包责任人、组干部“四级联动控辍保学工作攻坚小组”,控辍保学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辍学率0.22%,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标准0.6%以内,初中辍学率1.14%,控制在国家规定1.8%以内,无建档立卡户适龄学生因贫辍学。二是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照“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二十三项指标,全县义务教育阶段39所学校均达到或超过了省定标准,综合达标率100%,达到基本均衡发展目标。三是按照“精准资助、应助尽助”的原则,不断调整完善针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做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认真落实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建立完善《西盟佤族自治县教育教学工作奖励办法(试行)》、《西盟佤族自治县学生完成高中学业和参加高考中考奖励办法(试行)》等,并采取措施对困难学生实施资助,公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城乡低保户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全部纳入学前资助范围,每人每年资助300元,2017年共资助180人。高中生助学金2000元/年(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为2500元),享受学生为1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4人;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县一中高中生免除学杂费,并补助生活费2000元/年生,享受学生为60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4人。通过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学生升学率和巩固率得到提高,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让农村学生上得起学。 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42087.915万元,组织实施了整乡推进、产业发展、专项扶贫安居工程、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兴边富民等建设项目。通过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农村居住条件、村容村貌、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基础产业得到有序发展,住房问题、饮水问题得到改善。 截止2017年末,全县32个贫困村已通硬化道路,村民小组村组公路基本实现硬化;中共党员10人以上200人的小组100%有活动场所;行政村100%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所辖自然村100%通380V动力电,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光纤宽带通行政村、学校、村卫生室达36个。全县累计救助393人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66.08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18人次,救助金额达19.02万元。2017年未脱贫人口库存量19694人中,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03人,参保率100%。 2014—2017年已实现脱贫15515人,未脱贫14832人,4贫困乡已退出1个,34个贫困村已退出10个,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38.8%下降到2017年的19.93%。 三、贫困现状 2017年末,全县未脱贫建档立卡户还有4867户14832人,未脱贫户中低保贫困户4429户13799人,占未脱贫人口的93%,一般贫困户432户1026人,占未脱贫人口的22.7%,贫困主要原因为:长期以来,由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域内协调联动滞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财政自给率低、科技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下,贫困程度深,未脱贫人口中,缺技术2702户8645人,占为脱贫人口的58.29%;因病致贫848户2739人,占18.47%;缺劳力588户1268人,占8.55%;缺资金293户951人,占6.41%;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63户446人,占3%;交通条件落后129户443人,占2.99%;因残113户248人,占1.67%;因学18户56人,占0.37%;缺土地11户27人,占0.18%;因灾2户9人,占0.07%。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2018年至2020年脱贫攻坚建设,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确保我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到2020年,脱贫农户的增收能力进一步提升,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脱贫成效进一步稳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1.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即: ——“两不愁”。人均纯收入。贫困户退出当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当年的国家标准,确保收入有稳定性、持续性项目支撑;有必须的口粮、四季衣服和达标饮水。 ——住房保障。无住C、D级危房情况(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房改造以入住为准);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符合标准,建房自筹资金控制在1万元以内,无建房举债。 ——就学保障。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对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家庭,扣除就学负担后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仍达到脱贫标准。(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对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家庭,把精准持续资助高中以上(含高中)学生就学作为脱贫措施,扣除就学负担后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仍达到脱贫标准。) ——医疗保障。100%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一是100%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二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100%;三是28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80%,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确保个人年度支付的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四是有9类15种大病的优先得到全额救治;五是县级医院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面落实,县内医院就诊无垫支医药费。) ——养老保障。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100%参加养老保险。 ——扶持情况。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致贫原因,对照脱贫措施户户清(6清),精准帮扶措施。 2.贫困村脱贫出列目标任务。即: ——贫困发生率。建档立卡贫困户资料、数据、信息真实可靠,村漏评率、错评率控制在1%以内,确保综合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 ——道路硬化到村。行政村到乡(镇)、县城通硬化道路,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 ——贫困村通电。贫困村通10千伏以上的动力电。 ——贫困村通广播电视。贫困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 ——贫困村通网络宽带。网络宽带覆盖到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 ——农村饮水有保障。通自来水或饮水水源有保障,人力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 ——卫生室建设。以县为单位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建有标准化农村卫生室,每所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公共活动场所。行政村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有活动场所。 ——适龄儿童有学上。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集体经济收入。村出列当年集体经济收入达2—5万元以上(2017年达到2万元以上,2020年达到5万元以上)。 贫困乡脱贫出列目标任务。即: ——贫困发生率。贫困乡(镇)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 ——产业发展。产业资金项目直接扶持到贫困户或产业化带动贫困户参与比例。 ——人居环境改善。贫困乡(镇)所辖行政村有公共卫生厕所,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农村道路。县城、乡(镇)到行政村100%通硬化道路,且危险路段有防护措施。 ——农村电力。贫困乡(镇)所辖自然村通380伏动力电。 ——广播电视。贫困乡(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 ——网络宽带。网络宽带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学校和卫生室。 ——农村饮水保障。贫困乡(镇)所辖自然村100%通自来水或饮水水源有保障,人力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 ——医疗卫生。乡(镇)所辖行政村100%有标准化卫生室;以乡(镇)为单位每千常住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 ——公共活动场所。乡(镇)所辖行政村100%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 ——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具体目标 ——确保14832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年国家扶贫标准(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确保2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等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主导产业对贫困人口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 ——确保3个贫困乡镇全部脱贫出列。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解决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年度目标 ——2018年目标。新厂镇、勐卡镇和力所乡3个乡脱贫出列,莫窝村、马散村、永帮村、永业村、莫美村、班哲村、英侯村、班岳村、班弄村、英腊村、龙坎村、力所村、南亢村、王雅村、佐扩村、图地村、窝笼村、嘎娄村、永不落村、新厂村、窝羊村、代格拉村、永广村、阿莫村2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减少贫困人口12295人,贫困县脱贫摘帽。 ——2019年目标。减少贫困人口1205人。 ——2020年目标。减少贫困人口1332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农户的增收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巩固扶贫攻坚成果。 五、建设任务 (一)产业就业扶贫工程 1.经济作物种植。甘蔗新植6084.44亩,甘蔗换桩2115.7亩,直接带动贫困户1522户5521人,计划投入资金495.2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乡(镇)根据西盟昌裕糖业有限公司、村组核定的面积,甘蔗新植每亩补助700元,甘蔗换桩每亩补助350元。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2.经济林果种植。新开割橡胶3642.565亩,茶叶提质增效3812.9亩,咖啡提质增效1139.7亩,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449户5013人,计划投入206.85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根乡(镇)据村、组核定的面积,新开割橡胶每亩补助160元,茶叶、咖啡提质增效每亩补助300元。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茶特局。嘎娄村种植西番莲、丝瓜、山药等具有观赏兼经济价值植物,种植区域4000米,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益71户216人,计划投入114.1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
3.中草药材种植。砂仁种植831亩,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357人,计划投入24.93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根据乡(镇)、村、组核定的面积,砂仁种植每亩补助300元。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林业局。
4.其他作物种植。 (1)青贮玉米种植38732.99亩,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868户26824人,计划投入762.514万元,乡(镇)根据村、组核定的面积,统一采购籽种和化肥发放给种植户,并组织种植户种植,每亩补助200元。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2)皇竹草种植2689亩,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5户1457人,计划投入188.23万元,采取以奖代补形式,乡(镇)根据村、组核定的面积,皇竹草种植每亩补助700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3)皇竹草提质增效2345.2亩,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61户929人,计划投入30.488万元,乡(镇)根据村、组核定的面积,统一采购化肥发放给种植户,并组织种植户施放,每亩补助130元。实施时间:2019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5.特色养殖业。 (1)冬瓜猪养殖34头,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98人,计划投入2.04万元,乡(镇)统一采购仔猪发放给养殖户,每头补助600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2)蜜蜂养殖30000群,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103户12382人,计划投入2400万元,与云南丁氏蜂业工贸有限公司合作,由云南丁氏蜂业工贸有限公司提供蜜蜂并负责收购蜂蜜,每群补助800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6.村级集体经济。 (1)贫困村村集体发展资金入股腾临红红茶精深加工厂,(企业自负盈亏与入股行政村无关),每年按资金额度的5%—6%的比例,分红给村集体,合作期10年,到期还本。覆盖10个贫困村(马散村、莫美村、莫窝村、永帮村、嘎娄村、永不落村、龙坎村、班弄村、班岳村、图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94户8105人,计划投入200万元,每个贫困村20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茶特局。
(2)茶叶初制所建设,与企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合作,企业、合作社等负责按市场价向农户收购新叶及加工,并按每年不低于投入资金5%的比例分红给村集体。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58户5885人,计划投入460万元,每个茶叶初制所补助60~100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茶特局。
(3)马散村能繁母猪集中养殖基地电力改造,计划投入13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4)核桃烤房和核桃油加工坊建设,新建1个核桃烤房和1个核桃油加工坊,在烤房及加工坊正常运转后,由村集体经营,总利润的30%分红给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嘎娄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6户598人,计划投入95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林业局。
7.资产收益扶贫。在明确减贫带贫、群众参与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及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以“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组织形式,将扶持肉牛养殖项目的资金以村为单位投入西盟县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由公司负责建设、管理、使用、维护及肉牛养殖,并按市场价向农户收购青贮饲料,公司按每年不低于项目扶持资金5%的比例分红给村委会,其中0.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4.5%作为贫困户资产收益(根据建档立卡户资产量化额度按比例进行分配)。计划投入12148万元,贫困户直接受益6404户20501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19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县扶贫办。
(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1.拆除重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拆除重建284户,其中:“四类对象”19户,非“四类对象”265户,参照2015—2016年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的补助标准,每户补助4万元,计划投入1136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至2019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住环局。
2.加固改造。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加固改造10户,其中:“四类对象”2户,非“四类对象”8户,每户补助2.49万元,计划投入24.9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住环局。
(三)教育扶贫工程 1.学前教育。 (1)幼儿园建设。实施11个幼儿园建设,计划投入3884.608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2)班改幼建设。实施17个村级(社区)幼儿园班改幼建设,计划投入308.1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2.义务教育。 (1)小学义务教育。实施县、乡、村级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计划投入资金207.75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2)中学义务教育。实施县、乡级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项目,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计划投入2788.15万元。
3.职业教育。新建西盟县中高等职业高级中学4000平方米实训楼,计划投入资金1800万元,实施时间: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4.师资培训。新建教研师训基地建设,师训楼2500平方米,学员宿舍1200平方米,食堂600平方米,浴室100平方米,厕所100平方米,篮球场1020平方米,围墙1000米,大门及门卫室。计划投入资金2176万元,实施时间: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四)健康扶贫工程 1.村级卫生室建设。新建翁嘎科镇龙坎村橡胶队标准化卫生室1幢,面积80平米,砖混结构瓦屋面,配备完善的设施设备,计划投入20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卫计局。 2.乡级卫生院建设。实施7个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计划投入4328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卫计局。
3.县级医院达标建设。实施县人民医院、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硬件新建、改造及设施设备配置,新建西盟县中医院,计划投入资金15562万元,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县卫计局。
(五)素质提升工程 1.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300人次,每人补助1000元,计划投入23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98户8322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人社局。
2.引导性技能培训。开展引导性技能培训13912人次,每人补助300元,计划投入417.36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912户51525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人社局。
3.通用语言培训。开展通用语言培训1886人次,每人补助320元,计划投入60.35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86户5801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教育局。
(六)贫困村振兴工程 1.村组道路建设。 (1)“直过民族”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实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自然村通村公路硬化建设502.645公里和南新公路(莫美村、窝羊村)三级公路建设23.5公里,计划投入16333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28户20646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交运局。
(2)生产道路(机耕路)建设。实施路基宽为3.5米(不含弯道加宽),路面宽3米,生产道路(简易土路)建设782.66公里,计划投入782.66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31户18527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2.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实施3个乡(镇)10个贫困村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解决7482人饮水安全,计划投入466.8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8户4829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水务局。
3.高标准农田地建设。实施翁嘎科镇英腊村高标准农田地建设,坡改田400亩,田改田800亩,配套实施田间道路、农田水利设施,计划投入54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5户835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农科局。 4.农业灌溉设施建设。 (1)新厂镇新厂大沟修复。实施新厂镇新厂大沟修复工程,渠道渠底修复30米,河道护岸墙修建40米,新建1座9.5米无缝钢管人行桥,计划投入1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5户629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水务局。 (2)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实施勐梭镇班母村嘎腃及富母乃山区小水网建设,新建1685亩灌区低压管道输水节水灌溉设施,计划投入638.43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5户1221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水务局。 4.村内道路硬化。 (1)村内主道路硬化建设。实施村内主道路硬化78.435公里,路面宽3.5米,碎石垫层15cm,浇筑C25混凝土层20cm,每公里补助52.5万元,计划投入4084.0925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325户10478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扶贫办。
(2)村内入户道路硬化建设。实施村内入户道路硬化207.456公里,路面宽2.5~3米,路基平整,浇筑C25混凝土层15cm,每公里补助32.5万元,计划投入6742.3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82户21279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扶贫办。
6.垃圾处理。实施2个乡(镇)70个村民小组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建设,每个村民小组组新建1—3个钩臂式垃圾箱存放点安放钩臂式垃圾箱,每个存放点场地平整及场地硬化4~8平方米、钢屋架树脂瓦顶。计划投入91.8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12户5646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住环局。
7.雨污设施。 (1)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4个乡(镇)1318个村民小组单户处理设施、污水管网、污水处理终端等设施建设,计划投入1690.1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26户4104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住环局。
(2)排水沟建设。实施3个乡(镇)11个村民小组组内三面光排水沟建设,计划投入142.858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0户590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19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住环局。
8.公厕建设。实施7个乡(镇)188个村民小组卫生厕所建设,面积30平方米~50平方米,砖混结构平顶或瓦屋面(水泥石板瓦屋面),6个蹲位以上水冲式卫生厕所,计划投入2492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40户16450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住环局。
9.太阳能路灯。实施3个乡(镇)3个村民小组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235盏,计划投入153.07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5户696人。实施时间:2018年,牵头责任部门:县住环局。
10.党群科技文化场所建设。 (1)文化活动室修缮。实施勐卡镇12个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修缮,计划投入12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9户1429人。实施时间:2019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 (2)文化活动室建设。新建5乡(镇)36个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面积80平方米以上,砖混结构瓦屋面或平顶,配套相关设施设备,计划投入739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2户3512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
(3)活动场地(篮球场)建设。新建4乡(镇)3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地(篮球场),配套篮球架,计划投入335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4户4082人。实施时间:2018年至2020年,牵头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
六、项目投资概算 经概算,本《方案》需投入102748.3197万元,其中:2018年计划投入59293.8695万元,2019年19721.0136万元,2020年23733.4366万元。产业就业扶贫工程计划投入16922.6048万元,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计划投入1160.9万元,教育扶贫工程计划投入28243.1143万元,健康扶贫工程计划投入19910万元,素质提升工程计划投入707.712万元,贫困村振兴工程计划投入35803.9885万元。 七、组织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西盟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库建设和项目实施中有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督促检查、现场指导、跟踪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工作组、教育卫生工作组、安居房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组、规划和资金工作组、社会保障和社会帮扶工作组6个工作组。 产业工作组:牵头单位为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各类产业项目规划、项目方案编制、审核、评审工作;负责落实各项产业扶持政策;负责组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负责抓好生态保护脱贫各项工作。 教育卫生工作组:牵头单位为县教育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并协调指导教育卫生项目建设,做好督促检查、质量监督、验收管理;负责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工作落实;负责健康扶贫各项政策、工作落实;负责普通话普及、“扫盲”各项工作落实。 安居房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组:牵头单位为县住房城乡建设和环保局,负责组织全县农村住房安全、人居环境项目规划和实施;并指导各乡(镇)项目建设,做好督促检查、质量检查、验收管理,房屋等级鉴定等;负责项目资金的对接,项目申报、评审等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组:牵头单位为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组织协调开展全县水、电、路、网络通信、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谋划、规划编制工作,并协调指导项目建设、督查检查、质量监督、验收管理;负责项目资金的对接、项目申报、评审等工作。 规划和资金工作组:牵头单位为县财政局、县扶贫办,负责对《“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脱贫攻坚项目库及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及调整管理,指导各乡(镇)、各单位(部门)完成脱贫攻坚规划;负责统筹脱贫攻坚期间涉农资金整合具体工作事宜,提出工作建议,制定整合方案;负责做好资金审批划拨。 社会保障和社会帮扶工作组:牵头单位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民政局,负责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养老保障政策落实,突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保情况;负责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相关政策;负责落实社会救助、残疾人保障等相关政策落实;负责贫困需求的发布、对接落实社会帮扶,跟踪问效及时反馈社会帮扶成效。 (二)创新体制机制 精准扶贫脱贫机制。加强脱贫攻坚项目库管理应用,定期对入库项目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完善公告公示制度。健全精准施策机制,根据贫困类型和成因,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组合用策,切实做到“六个精准”。加强正向激励,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原有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贫困群众参与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统美德,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弘扬科学精神,培育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改变贫困文化和落后风俗习惯,完善村规民约,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回应群众需求。开展群众扶贫满意度调查,及时调整完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 资金项目管理机制。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支持脱贫出列为目标,以减贫成效为导向,以扶贫规划为引领,以扶贫项目为平台,把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各行业部门要大力支持资金整合,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和设计、执行扶贫项目的能力,提高扶贫项目设计与贫困人口发展需要的精准对接程度。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等工作,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构建常态化、多元化资金项目监管机制。坚持廉洁扶贫.阳光扶贫,结合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建立健全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公开机制,保障资金项目在阳光下运行。 考核问责激励机制。围绕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按照既重数量更重质量的要求,严格实施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工作责任清单。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选择重点部门、重点地区开展联合督查。按照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处置工作思路,建立重大涉贫事件处置反馈机制。加大扶贫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问题惩处力度,做好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整治工作。
附件:西盟县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库清单
|
|||||||||||||||||||||||||||||||||||||||||||||||||||||||||||||||||||||||||||||||||||||||||||||||||||||||||||||||||||||||||||||||||||||||||||||||||||||||||||||||||||||||||||||||||||||||||||||||||||||||||||||||||||||||||||||||||||||||||||||||||||||||||||||||||||||||||||||||||||||||||||||||||||||||||||||||||||||||||||||||||||||||||||||||||||||||||||||||||||||||||||||||||||||||||||||||||||||||||||||||||||||||||||||||||||||||||||||||||||||||||||||||||||||||||||||||||||||||||||||||||||||||||||||||||||||||||||||||||||||||||||||||||||||||||||||||||||||||||||||||||||||||||||||||||||||||||||||||||||||||||||||||||||||||||||||||||||||||||||||||||||||||||||||||||||||||||||||||||||||||||||||||||||||||||||||||||||||||||||||||||||||||||||||||||||||||||||||||||||||||||||||||||||||||||||||||||||||||||||||||||||||||||||||||||||||||||||||||||||||||||||||||||||||||||||||||||||||||||||||||||||||||||||||||||||||||||||||||||||||||||||||||||||||||||||||||||||||||||||||||||||||||||||||||||||||||||||||||||||||||
附件【附件:西盟县精准脱贫攻坚项目库清单.xlsx】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