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盟县文化和旅游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西盟县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市第五次、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我县“四高四区”发展定位,以争做“高端化全域旅游样板区”建设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现将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疫情防控。一是守稳边境防控的“国门”。共派出22名职工脱岗参与强边固防、驻村网格指导、隔离管控点值守、乡村振兴工作,占全局在职人数的45%;二是守住行业监管的“大门”。32名干部职工担任宾馆、酒店、网吧、KTV及单位所住小区的网格员、楼道长,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检查督导。
(二)财政收支完成情况。上年结余资金20.9万元,2022年,财政收入预算3390.18万元,财政支出预算3411.08万元,1-10月,完成预算收入2494.2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73.57%;预算支出1322.9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38.78%。
(三)提升公共文化。一是开展文化活动。全年共完成群众文化活动257场,参与人数13.64万人次。下派“三区人才”17人、“万名人才兴万村”9人,派出一支由21名演职到马散村永俄寨开展“厚植文艺热土•助力乡村振兴”文艺服务活动23场500余人次,完成乡村振兴民族民间实景音舞诗画《四季永俄》创作并汇报演出;二是文化遗产保护。草拟《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办法》,通过了县政府常务会。大力加强非遗工坊建设,增强佤族织锦传统技艺传承,完成织锦传统技艺传承进校园培训2场,培训人数50人次。深入基层开展文化遗产调研4次,文物安全检查88次,文物安全员培训10期,文物消防安全演练1次,全年未发生文物安全责任事故。收集文物2件,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三是“国门文化”建设工作。建成军(警)民文化驿站10个,开展军民融合发展主题活动2场,创作歌舞《鱼水情深铸佤山》,并通过视频的方式在全市双拥文艺晚会展演,参加军事训练学习2次。向市级部门申请配套14个边境小康村拉杆音响14套,共计金额11.56万元;四是丰富产品供给,开展文创产品征集、研发工作,共征集到文创产品44件,开展文创产品展览1次;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紧密结合我县群众文化实际,创作文艺作品16个。
(四)推进旅游业发展。一是坚持规划行先。以西盟旅游资源禀赋为基础,持续推进《西盟县文化旅游产业十四五规划》、《西盟县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西盟县勐梭镇美丽傣寨特色旅游村庄规划》、《西盟县里坎田园休闲度假村概念性规划》及《木依吉休闲度假产业园总体规划》5个规划编制,完成初稿部门联合审查,当前正在修改完善中,拟于近期组织开展专家审查。完成《西盟县勐梭龙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及专家审查;二是加强项目管理。里坎美丽乡村田园休闲项目、里坎瀑布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木依吉神谷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西盟县民族团结盟誓塔复建4个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西盟县游客集散中心建设项目完成主体工程,预计12月底竣工验收;西盟县勐梭龙潭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西盟佤部落旅游开发,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正在实施勐梭龙潭景区景观提升工程;1-10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750万元的82.67%;三是旅游综合数据。2022年西盟县共接待游客94.9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9亿元;四是市场主体倍增。实现新增市场主体7家。包装上报3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项目,总投资4.34亿元,已有1个项目进入了第二批支持名单。
(五)扎实推进“两个革命”。深刻汲取2021年党组织建设宽松软的教训,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干部廉政承诺书》。集中学习《条例》、《准则》及警示教育案例。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98人次,检查文化旅游经营单位267家次,部门联合集中行动9次,累计发现问题65条,立案查处4起,处以罚款3.1万元,受理办结举报投诉3起。整改无证擅自出售出版物单位2家。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虽然西盟文旅身体力行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县委、县政府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干部素质的提升、纪律作风的转变、责任落实和主动担当等方面还需要再加强、再压实;二是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艺人才队伍的培养等还需再加大、再落实;三是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特别是谋项目、懂运营、会管理的人才极其紧缺;四是县级财力薄弱,旅游债务沉重,专债争取难度大,很多短板难以补齐,都受制于资金无来源渠道,最基本的项目前期工作都难以开展;五是优质景区景点要么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么涉及永久性基本农田地,调规难度大,要素保障难以落实;六是宣传推介很滞后,有效的活动没有搞起来。
三、2023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吃透政策。采取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党员大会专题学习、干部职工广泛学习等多种形式,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二)抓好全年目标任务。一是着力抓好文化振兴。盘活文化资源,繁荣文艺创作,举办“5个100”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全县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二是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并进行成功运用,实施田园综合游、民族文化游、边境探奇游项目策划,业态植入,推进勐梭龙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升及补短板工作,创建3A级旅游景区不少于1个。三是着力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储备,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努力提升项目成熟度,在资金争取,特别是专债的争取上有新突破。以人类童年·佤部落慢城为引擎,以勐梭龙潭、木依吉神谷景区、里坎田园休闲度假村、勐卡时光文艺小镇、永俄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娜妥坝边贸风情小镇等为重点,永不老、永不落景区开发等为储备,形成1个引擎10个重点34储备的项目体系,将西盟旅游从单点突破向全域发展转变。持续加大小龙潭度假酒店、佤部落旅游综合体项目招商,补齐餐饮、住宿接待短板。四是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城旅、文旅、农旅、康旅、边旅、体旅”六融合;发挥我县山水环境资源优势,开发休闲养老候鸟式的康养旅游;加快智慧旅游建设,通过旅游+信息化,将旅游业培育为信息化最活跃的前沿产业,巩固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建设成果,推广西盟旅游微信公众号,为游客提供高效便捷的科技化服务;加大文旅融合力度,策划、包装一批文旅演艺精品,实现常态化展演展示;紧密联系旅投公司,推动旅游活动、旅游公司的运营,让旅投公司规范运营。五是着力强化旅游宣传营销。超前谋划节庆活动,全力策划好国际性知名节日——“国际佤族木鼓文化节”、“世界佤山音乐会”、“世界佤族木鼓论坛”,筹备新米节、原生态音乐节、农民丰收节及各大黄金周等活动,巩固省内传统客源市场,积极融入版纳旅游文化产业带和大滇西旅游发展带,加大与县内外等周边地区的互动合作,联手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项目;完成特色街区,开街工作,做好活动谋划,文创、美食等产品打造;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用的宣传策划,加大线上线下共推力度,扩大旅游产品线上营销,构建西盟旅游网络营销平台。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