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8022-/2022-0803001 公开目录: 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发布机构: 西盟县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时间: 2022-08-03
名称: 完善机制预案 实战检验备震----全力提升西盟县地震应急救援水平
文号: 主题词:
体裁: 服务对象:
生效日期: 著录时间 :
存放位置: 废止日期:

完善机制预案  实战检验备震

全力提升西盟县地震应急救援水平

 

202272217分缅甸发生5.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西盟县约175公里,西盟县境内有明显震感,西盟县委、县政府迅速响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处置工作。72220时,普洱委、市政府召开抗震救灾会议,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全面复盘应对情况,从思想深处查找问题根源、从工作层面分析短板弱项。723830分,西盟县召开应对缅甸5.9级地震复盘工作会议,查找出以下问题:一是应急准备不够充分;二是应急响应不够迅速高效;三是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升;四是综合协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五是应急预案不够细化实化;六是灾情收集排查有漏洞。此外还存在应急队伍力量不强、宣传覆盖面不足、应急救援物资准备不充分、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应对缅甸5.9级地震复盘工作查找出来的问题,西盟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从机制预案、夯实责任、响应措施、畅通信息、强化演练等方面认真思考、精细谋划地震应急响应工作,通过召开会议、业务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一是完善应急机制。根据上级要求,制定细化了《西盟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规则》《西盟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办公室的工作职责,确定了工作制度,为充分发挥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职能作用,切实做好西盟县的防震减灾、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立响应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以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到依法、科学、高效、有序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制定出台了《西盟县地震事件先期应对处置方案》《西盟县地震事件先期应对处置流程图》,为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地震应急提供措施保障。

三是修订应急预案。西盟县现行的地震应急预案是2020年修订的,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地震应急处置工作要求,为此,西盟县立即成立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统一指挥、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原则,结合实际进行修订完善。

四是召开联席会议。2022727日,西盟县召开2022年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暨地震第一响应人培训会议。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上,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会议。会上,勐梭镇、中课镇、县公安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分别做了交流发言。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光魁同志就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一是要增强震情意识,切实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二是要增强防御意识,切实提高震灾防御能力;三是要增强实战意识,切实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四是要增强宣传意识,切实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五是进行业务培训。2022727日,西盟县召开2022年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暨地震第一响应人培训会议。培训会议上,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交通和安全生产服务中心全体人员,各行政村(社区)主任、武装干事、灾情信息员及各村民小组地震第一响应人43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地震的分类及成因、地震灾害的特点、我们面临的地震风险、地震防范准备工作要点建议、地震应急处置思考、地震事件先期应对处置六个方面,重点对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如何报告灾情信息进行了讲解。通过培训,全县各级地震第一响应人掌握了灾情报告的内容和时间要求、工作要求、内容编报要求,为灾情报送奠定的基础。近期,西盟县也将对地震宏观观测员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担当好群测群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六是实战拉动检验。2022728日,西盟县无脚本突击式开展2022年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实兵拉动演练,检验应对重大地震应急备战和处置能力。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邵建波同志指出,此次演练是检验乡(镇)和成员单位在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的灵敏程度、队伍集结速度、对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对部门地震处置工作职能职责的熟悉程度,村(组)地震第一响应人的应急处置能力。县安委会主任、县人民政府县长张光魁同志要求,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要认真学习抗震救灾相关政策,做到抗震救灾措施科学及时;要强化临战备战意识,不断提升应对重大地震灾害不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处置能力;要强化协调联动、畅通沟通协调渠道,凝聚抗震救灾工作合力;要加强统筹指挥,提升地震应急救援水平。

 

(图/普瑞斌、冯军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