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532726-/2018-1121003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西盟县人民政府 发布日时间: 2018-11-21
名称: 西盟县2018年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暨产业建设年实施方案
文号: 主题词:
体裁: 服务对象:
生效日期: 著录时间 :
存放位置: 废止日期:

 

 

西盟县2018年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暨

产业建设年

 

 

 

 

 

 

 

 

 

 

西盟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发展产业工作组

20181

 

 


 

  

一、基本情况......................................................................................................................................................... 1

二、项目基础......................................................................................................................................................... 2

(一)产业基础........................................................................................................................................... 2

(二)资源优势........................................................................................................................................... 3

(三)生产条件........................................................................................................................................... 4

(四)技术条件........................................................................................................................................... 5

(五)市场条件........................................................................................................................................... 6

三、总体要求......................................................................................................................................................... 6

(一)发展思路........................................................................................................................................... 6

(二)基本原则........................................................................................................................................... 7

(三)主要目标........................................................................................................................................... 9

四、项目建设方案............................................................................................................................................. 11

(一)橡胶产业......................................................................................................................................... 11

1.低产胶园改造项目....................................................................................................................... 11

2.橡胶期货价格保险....................................................................................................................... 12

3.组建橡胶生产合作社(互助小组)....................................................................................... 14

(二)蔗糖产业........................................................................................................................................... 16

1.甘蔗种植和附属田间路建设项目................................................................................................ 16

(三)茶叶产业........................................................................................................................................... 19

1.新建茶叶初制所项目...................................................................................................................... 19

2.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项目............................................................................................................. 21

3.茶庄园建设项目............................................................................................................................ 24

4.红茶精深加工厂建设及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 25

5.有机茶园认证补助....................................................................................................................... 26

(四)畜牧产业......................................................................................................................................... 27

1.肉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 27

2.肉牛产业饲料饲草种植项目..................................................................................................... 29

3.生猪托管代养项目....................................................................................................................... 36

4.蜜蜂养殖项目................................................................................................................................ 38

(五)文化旅游产业............................................................................................................................... 38

1.发展群众助演项目....................................................................................................................... 38

2.民族文化输出................................................................................................................................ 40

(六)职业技能培训............................................................................................................................... 40

1.建档立卡户割胶技术培训......................................................................................................... 40

2.甘蔗种植技术培训....................................................................................................................... 41

3.茶叶技术培训................................................................................................................................. 42

2.文化旅游培训项目....................................................................................................................... 42

(七)特色产业......................................................................................................................................... 43

1.种植产业项目................................................................................................................................. 43

2.养殖产业项目.................................................................................................................................. 44

3.金融项目.......................................................................................................................................... 44

4.基础设施.......................................................................................................................................... 44

五、项目资金总概算及筹措........................................................................................................................... 45

六、项目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45

(一)组织保障措施............................................................................................................................... 46

(二)明确责任分工............................................................................................................................... 46

(三)推行公示公开............................................................................................................................... 47

(四)加强资金监管............................................................................................................................... 47

 

附件:  1.西盟县2018年支撑脱贫摘帽主导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计划表

 2.西盟县支撑2018年脱贫特色产业项目表

3.西盟县主导产业技术方案

 

 


为有效助推我县“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2018年实施“产业建设年”精神,积极构建“5+1”扶贫产业格局,全面摸清贫困户产业状况及收入底数,按照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个支撑产业的要求,实现脱贫产业全覆盖,确保收入来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扎实助推2018年全县脱贫摘帽。根据《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产业项目管理办法》《西盟县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西盟县脱贫发展规划》和《西盟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色产业实施方案》,结合2018我县减贫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西盟佤族自治县成立于1965年,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阿佤人民唱新歌》诞生的地方。全县国土总面积1353.57平方公里,辖52 36个村民委员会3个社区367个村民小组,共3101195546人,其中农业人口2337575490人,占总人口的79.0%。西盟是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典型的民族直过县、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县、民族跨境而居的特殊县。201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5745万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77万元,同比增长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640万元,同比增长1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686.3万元,同比增长13%;实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88元,同比增长9.5%;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00元,同比增长9.4%。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4069万元,同比增长6.2%;实现工业总产值45908万元,同比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大幅提升,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底气更足、信心更强!

2014—2016年,西盟县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6767人,2016年底,国家扶贫信息系统标注勐梭镇王莫村、里拉村、秧洛村、他朗村、班母村,中课镇中课村、岳宋乡岳宋村、曼亨村、班帅村脱贫。2017年底开展动态后,新增81217人,返贫1134人,自然增加涉及997人,自然减少涉及821人,脱贫16085248人,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486714832人,贫困发生率19.93%。全县无主导产业户11382910人,其中:人均纯收入3400元以下无产业的建档立卡户359821人。

二、项目基础

(一)产业基础

2017年,发放各项强农惠农补贴2849万元,推广“两杂”良种9万亩,粮豆作物播种面积23.99万亩,冬季农业开发3.6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4450万公斤,同比增长0.9%。肉类总产量4657吨,同比增长11.2%。甘蔗种植面积3.49万亩、产量9.76万吨、产值4492万元,西盟昌裕糖业有限公司入榨甘蔗22.86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3万元;茶叶采摘面积5.05万亩,完成茶叶产量(干叶)3187吨,产值3824万元;橡胶开割13.3万亩,产量11668吨,产值12160万元。实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试点),承保胶林1.3万亩,参保胶农754户,理赔金额233万元。通过政府助推、企业引领、农户受益的方式,引进云南三江并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肉牛养殖。建成阿佤香冬瓜猪精深加工厂,完成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改项目,推进西盟佤山大理石加工厂和冷库冷链配送中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有序推进实施品牌和质量强县工作,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博览会展销和电商展销活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所有乡(镇)实现电子商务服务站全覆盖,提升农特产品的认知度和购买率。成功举办春节、木鼓节、“十·一”黄金周等系列旅游节庆活动,进一步丰富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8.79万人次,同比增长46.2%;预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79.7%。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1.6:21.6:56.8,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资源优势

1.土地优势。西盟县国土总面积1353.57平方千米,常用耕地面积19.47万亩,人均耕地2.64亩;草地面积65.47万亩,人均草地面积8.88亩。县内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山区占99.9%。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在56.85 之间,土壤类型主要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棕壤等,各乡镇均有水稻土,分布在大小河流两岸及勐梭坝子丰富的土地与草地资源、优良的土质条件、独特的地形地貌,为西盟发展种养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2.气候优势。西盟县位于云贵高原的西南部,同时具有低纬、季风、山地的气候特点,四季气温变化不大,海拔在5902458.9之间,最高气温36摄氏度,最低气温5摄氏度,平均气温19.6摄氏度,年均降水量 1840.3毫米,年平均日照达2105.9小时,年均积温7154.0d·,全年无霜期较长,年均有霜期仅为0.2天。夏半年(5—10月)降雨高度集中,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9%,冬半年雨量偏少,占年降水量的11%,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86%,有中国生态第一城之称。丰富的光、热、水和生态资源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为西盟县将气候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生产条件

1.运输道路。县内现有农村公路670条,总里程达2443.117公里,其中乡道57595.491公里,村道103207.448公里,公路密度达1.805公里/平方公里。共有道路货物运输业户1271户,道路运输持证上岗从业人员合计1371人,货物运输从业人员1029人。全县34个贫困村已全部畅通硬化。2017年实施农村公路改造91422.9公里,实施直过民族及沿边地区农村公路83条,建设里程338.7017公里,覆盖36个村91个小组,实施勐梭镇、勐卡镇、新厂镇、翁嘎科镇饲草饲料基地生产道路建设项目,生产路不断完善。

2.水资源及灌溉条件。县境内东部有库杏河与勐梭河汇合,中部有新厂河与勐梭河汇合而成南康河,西部有南锡河在西南边境与南康河汇合后为南卡江,全县较大的河流有8条,全长146.45公里,水资源总量22.76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年产水量133万立方米。建成山区“五小水利”小水池8264956立方米、小水窖2111688立方米;建成灌溉沟渠1340条,总长1355.77公里,建成三面光渠道279公里,三面光程度20.6%,灌溉面积达到54484亩。

3.机械耕作。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6507.2千瓦,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340台,拖拉机驾驶人1683人,农机从业人员11374人,我县农机装备、作业水平,管理水平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饲料饲草种植项目提供装备及技术支撑。

(四)技术条件

西盟县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县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植保植检站、农环站、乡镇有农业服务中心,村级有农科员,累计有技术员124人,农科员36人,在技术员中拥有高级农艺师7人,农艺师30人,助理农艺师41人,技术员51人,长期肩负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项目实施技术有保障。以省农业厅挂包扶贫西盟为契机,西盟县人民政府与云岭牛研发单位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达成长期合作协议,聘请专家进驻西盟,成立肉牛产业专家工作站,对肉牛养殖改良技术推广、良种繁育、养殖技术研究、生产管理、规模牛场养殖技术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近几年实施高产创建,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等项目,农民积累了一定的种养技术经验,对成功发展产业项目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五)市场条件

西盟县引进三江并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企业(三江并流公司)+平台(县扶贫投资公司)+贫困户”的组织形式养殖肉牛,畅通肉牛销售渠道,公司收购县内生产的饲料饲草,确保“产多少收多少”,建档立卡贫困户种草脱贫、养牛致富。西盟昌裕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全覆盖收购、加工农户种植的甘蔗。橡胶产业主要依托云南农垦集团西盟橡胶公司标准橡胶加工厂、云南集团孟连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西盟作业区标准橡胶加工厂、西盟县岳宋橡胶公司标准橡胶加工厂这3个橡胶加工企业,收购西盟胶水或干胶加工成半成品后对外销售。茶叶有腾临红茶业有限公司、力群茶厂、绿洲茶厂等53个茶叶加工厂收购鲜叶加工销售。生猪产业依托阿佤香食品公司,建成了冬瓜猪精深加工厂,不断扩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冬季农业开发上有西盟绿润源农业科技公司、勐腊壮禾种植专业合作社、班母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等一批企业、合作社,不断扩大冬季订单农业覆盖范围。依托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链接机制,带动贫困户脱贫。

三、总体要求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和市县关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相关政策,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注重就业促进脱贫,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精准选择产业扶贫路径,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发展短平快项目与培育特色产业相结合,重点抓好橡胶、蔗糖、茶叶、畜牧、旅游文化五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构建“5+1”扶贫产业格局,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林则林。精准提高产业扶贫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程度,建立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受益。精准建立产业扶贫机制,积极探索股金分红带动、金融扶贫带动、土地入股带动、订单收购带动等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发挥农业、工业、商贸和旅游等行业帮扶主体作用,带动全县贫困群众持续稳定脱贫。

(二)基本原则

——坚持群众主体,内生发展。“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强化脱贫攻坚群众主体意识,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要抓住这次发展机会,立足于互利共赢,发展自己,也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做到有情有义有实效。在实施产业脱贫中,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坚持科学设计,项目精准。从西盟县实际出发,基于资源、文化、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考虑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遵循产业规律,整合资源要素,创新经营模式,着力关键环节,注重贫困户的参与度,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收益,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加强系统谋划和总体设计,科学实施,使项目参与各方从产业各环节和链条中均能受益达到共赢。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发挥政府在产业的政策引导、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加大项目资金对贫困人口倾斜力度,撬动金融资本投入产业扶贫,建立健全扶贫实绩考核制度,确保扶贫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经营主体在市场准入、技术服务、价格协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坚持企业带动,内育外联。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的思路。内育新型经营主体,外联龙头企业,支持走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健全特色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

——坚持三产融合,效益优先。将特色产业作为三产融合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着力推进。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引导电商与实体相结合,促进信息流、商品流、资金流、物流的融合,把西盟县建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集休闲、餐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小城和佤文化体验中心。坚持效益原则,让贫困户从产业链、价值链的各环节找到脱贫致富的切入点和受益点,形成持续致富的造血机制,不断巩固扶贫成果和预防返贫。

——坚持绿色引领,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业态,推广生态循环种植模式,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之路。实现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优质高效,技术支撑。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目标,强化技术支撑,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适度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单位产值和产品附加值,注重质量提升和品牌打造,促进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

(三)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橡胶、蔗糖、茶叶、畜牧、旅游文化五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农户产业全覆盖、合作经济全覆盖“双覆盖”,确保收入来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到2018年底,实现4个贫困乡(镇)、34个贫困村脱贫退出,产业覆盖建档立卡户647720082人。

1.巩固提升橡胶产业,鼓励和支持胶农通过资源整合扩大橡胶开割面积,改造升级低产胶园,积极发展橡胶林下套种作物和林下养殖,持续强化橡胶种植综合技术培训,继续推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加强橡胶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升民营橡胶组织化程度。

2.提质增效蔗糖产业,稳步开展甘蔗订单生产,持续加大糖料生产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甘蔗种植新技术培训,大力推广“三高”甘蔗良种,提高甘蔗单产和总量。

3.积极打造优质茶产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有机茶园认证、低产茶园改造和精品红茶精深加工,新建8个标准茶叶初制所,提升茶叶产量及附加值。优化茶产业发展模式,明确县、乡、村、组及茶企业管理职责,强化茶园基础管理,持续提升茶叶质量。

4.培育做强畜牧产业,充分发挥专家工作站作用,大力推广标准化种养殖技术,有效提升种养殖水平。加快肉牛养殖小区建设,建成1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养殖肉牛12000头。积极探索建立饲草饲料种植、运输新型组织方式和合作模式,完成粮改饲2.4万亩,种植饲草0.6万亩,实现产量13.8万吨。充分发挥阿佤香食品公司带动作用,调整升级生猪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冬瓜猪精深加工,不断扩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争取小额贷款参与产业扶持,提供产业贷款主体,进一步健全扶贫项目资金股金分红模式。

5.发展壮大旅游文化产业,重点打造群众助演、餐饮住宿、旅游产品等民族特色乡村旅游项目,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促进民族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为推进全域旅游奠定基础,持续提高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

四、项目建设方案

(一)橡胶产业   

1.低产胶园改造项目

1.1项目实施范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民营橡胶。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是针对全县建档立卡户民营橡胶43011亩实施低产胶园改造配发化肥(其中:勐梭镇5589亩、勐卡镇1913亩、中课镇4403亩、翁嘎科镇12724亩、力所乡12294亩、岳宋乡6088亩);二是针对2018年新开割橡胶25857亩补助生产工具(其中:建档立卡户面积8859亩,勐梭镇1457亩、勐卡镇119亩、中课镇729亩、翁嘎科镇2287亩、力所乡2429亩、岳宋乡1838亩,非建档立卡户面积16998亩,勐梭镇2390亩、勐卡镇387亩、中课镇2166亩、翁嘎科镇2015亩、力所乡4405亩、岳宋乡5635亩);

1.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①化肥:43011亩×60公斤/亩×2.5/公斤=645.17万元。②生产工具:25857亩×160/=413.71万元。共需投入资金1058.88万元,申请政府补助1058.88万元。

1.4项目实施方式:一是县茶特局统筹协调安排,主要负责化肥、生产工具的筹备和落实;二是各乡镇负责化肥、割胶生产工具(资料)配发,核实胶农种植面积、种植地块,扶持户数人数,各乡镇也可委托云垦西盟橡胶有限公司实施。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数据核实阶段:130日前完成信息数据核实,确定扶持户数人口和改造地块、片区、面积。

物资筹备阶段:228日前完成化肥、生产资料筹备。

组织实施阶段:430日前完成化肥、生产工具发放和第一次病虫害防治;530日前完成胶园第一次除草、砍岜、施肥和三保一护,并同时完成新开割胶园全面开割;630日前完成第二次病虫害防治工作;930日前完成第二次胶园除草、砍岜、施肥、第三次病虫害防治。

检查验收阶段:1130前完成改造成效检查验收,查找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方案。

1.6效益分析:胶园管理进一步规范,保水、保土、保肥成果良好,胶树抗旱、抗寒、抗风能力进一步增强,违规种植、三超问题有效减少;割胶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伤树死皮率有效下降;病虫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干胶产量进一步提高,亩产干胶产量不少于90公斤以上,基本达到中上水平,胶农经济明显提高,人均家庭经济收入稳定在脱贫指标线以上。

2.橡胶期货价格保险

2.1项目实施范围:全县3225个行政村232个村民小组种植民营橡胶的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户。

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全县民营橡胶85104亩全部参保(除翁嘎科镇29374亩)。其中:建档立卡户参保面积30285亩(勐梭镇5587亩、勐卡镇1913亩、中课镇4403亩、力所乡12294亩、岳宋乡6088亩),非建档立卡户参保面积54819亩(勐梭镇6972亩、勐卡镇1381亩、中课镇11408亩、力所乡15730亩、岳宋乡19328)

2.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①建档立卡户:30285×94/=284.68万元。②非建档立卡户:54819×94/=515.3万元。共需保险费799.98万元,其中:期货公司出资90%,合719.98万元,西盟县政府配套10%,合80万元。

2.4项目实施方式:保险标的。天然胶乳加工后的20#标准胶、胶清胶和浓缩乳胶,保险橡胶的总量为全部折合成干胶计算。保险数量。根据被保险人种植加工的天然橡胶制品全部折合成干胶计算,每亩保险数量为81公斤,折和成每个月的保险数量为27公斤/亩。保险赔偿处理。在保险期间内,当保险标的理赔结算价低于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低于差额部分由安信农保负责赔偿。赔款(元)=保险面积(亩)×保险理赔期间的产量(公斤/亩)×保险目标价格(元/吨)-理赔结算价(元/吨)÷1000。整个保险期间内若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的赔付额度低于保费的5%时,由保险人补足赔款至5%。发生保险事故后10个工作日内,由保险公司自动进行赔付,无需胶农提交理赔申请。组织保障。县茶特局负责提供试点天然橡胶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经营主体的名单及种植面积,对项目进行广泛宣传推广。县财政局审核投保资料并向保险公司拨付补贴资金。乡镇和村组织协同县财政局、茶特局做好保险投保工作。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保险承保阶段。2018215之前开展投保户具体信息和资料收集工作,组织完成天然橡胶价格指数扶贫保险承保工作;2018228前完成配套资金拨付。保险理赔阶段。本保险无需投保人报案,由保险公司根据上海期货交易所公布的2018412018630橡胶期货RU1901合约交易日的收盘价计算平均价(实际以期货公司对接为准),核定保险责任,计算赔款,并由县茶特局审核后直接赔偿至被保险人账户。保险人要坚持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理赔服务的原则,履行赔偿保险金义务。保险期间结束后,自下月1日至10日统计平均收购价,7日至30日赔款到户。

2.6项目效益分析:推广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有效降低胶农的损失,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2017年实施天然橡胶“保险+期货”扶贫项目(试点),承保胶林1.3万亩,参保胶农754户,理赔金额233万元。

3.组建橡胶生产合作社(橡胶生产互助小组)

3.1项目实施范围:种植橡胶的村组。

3.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植胶建档立卡户5274户、橡胶面积43011亩。按约每2000亩组建1个橡胶生产专业合作社(生产互助小组)标准,组建 22个生产专业合作社(橡胶生产互助小组),聘用44名合作社组长、副组长,其中:组长22人,副组长22人(副组长必须为建档立卡户),勐梭镇组建3个社6人、勐卡镇组建1个社2人、中课镇组建2个社4人、翁嘎科镇组建7个社14人、力所乡组建6个社12人、岳宋乡组建3个社6人)。

3.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①合作社组长补助:500/×22×12=13.2万;②合作社副组长补助:400/×22×12=13.2=10.56万元;合计23.76万元。全部申请政府财政资金。

3.4项目实施方式: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茶特局、西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乡(镇)负责指导和协调各橡胶生产合作社(橡胶生产互助工作小组)的组建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共同推进,并严格考察任命生产合作社社员。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合作社组长、副组长负责必须督促辖区胶农做好低产胶园改造;督促辖区胶农做好新开割橡胶管理与胶水收购;服从县茶特局和西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和指导,完成交办的工作任务。三是制定考核办法。县茶特局负责制定合作社组长、副组长的考核制度,对其每季度考核1次。四是西盟橡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做好橡胶生产合作社监督指导工作,并按市场价收购合作社的所有橡胶产品(胶乳、胶块),同时按合作社出售到公司的胶水数量每吨100元补贴给合作社,用于合作社管理费用。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2018228前,完成橡胶生产专业合作社(生产互助小组)组建。

20183月至11月,相关部门指导橡胶生产专业合作社(生产互助小组)组织胶农进行胶园管理和割胶生产。

201812月,相关部门组织对专业合作社(生产互助小组)进行考核,兑现补贴。

3.6项目效益分析。22个生产专业合作社(生产互助小组)有效带动114477.34亩民营橡胶进行胶园管理和割胶生产,新增橡胶开割面积25858亩,促进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蔗糖产业

1.甘蔗种植和附属田间路建设项目

1.1项目实施范围。2018年实施甘蔗种植新植项目涉及6个乡镇23个村民委员会350112182人。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甘蔗种植和新建附属田间路建设。2018年实施甘蔗种植面积16842亩,其中新植11566亩(勐梭镇2339亩、中课镇353亩、翁嘎科镇4700亩、新厂镇1500亩、力所乡2674亩,换桩5276亩(勐梭镇1944亩、勐卡镇862亩、中课镇2470亩);预计水田甘蔗目标单产不少于3吨、旱地甘蔗目标单产不少于2吨;新建附属田间道路254公里(勐梭镇11公里、勐卡镇19公里、中课镇2公里、翁嘎科镇152公里、新厂镇11公里、力所乡59公里)。各乡镇建设任务见表1

1:      2018年甘蔗产业建设项目任务表

 

村委会数

户数

人口

建档立卡户数

建档立卡人口(人)

新植面积(亩)

财政补助金额(元)700元/亩

换桩面积(亩)

财政补助金额(元)350元/亩

已定植(亩)

田间道路(公里)

财政补助金额(元)8000元/公里

勐梭镇

6

694

2701

 

 

2339

1637300

1944

680400

305

11

88000

勐卡镇

1

429

1502

 

 

 

 

862

301700

 

19

152000

中课镇

5

212

726

176

603

353

247100

2470

864500

 

2

16000

翁嘎科镇

5

798

2793

 

 

4700

3290000

 

 

1300

152

1216000

新厂镇

3

414

1461

 

 

1500

1050000

 

 

 

11

88000

力所乡

4

329

1129

241

866

2674

1871800

 

 

 

59

472000

合计

24

2876

10312

417

1469

11566

8096200

5276

1846600

1605

254

2032000

1.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

1.3.1甘蔗种植需投资2849.67万元,其中:

新植甘蔗11566亩×1692元/亩=1956.97万元

甘蔗换桩5276亩×1692元/亩=892.7万元

按每亩物资投资1692元计算。

1)种苗:1.3吨/亩×500元/吨=650元;

2)机耕:350元/亩;

3)尿素:40公斤/亩×2.5元/公斤=100元;

4)复合肥(控释肥):100公斤/亩×3.5元/公斤=350元;

5)病虫害防治:80元/亩=80元。

6)地膜:9公斤/亩×18元/公斤=162元。

1.3.2田间蔗路估算:254公里×8000元/公里=203.2万元。

1.3.3资金筹措。2018年蔗糖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3052.87万元,其中:按甘蔗新植补助700/亩,需要补助资金809.62万元;甘蔗换桩补助350/亩,需要补助资金184.66万元;田间路补助8000/公里,需要补助资金203.2万元。共申请2018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97.48万元,种植农户自筹1855.39万元。

1.4项目实施方式。

补助条件:新植甘蔗(包括换桩)必须采用机械开沟,种植沟规格符合标准,使用适应本地的高塘高产脱毒品种甘蔗种苗,建议采用如柳城03-1137、云蔗05-49、粤糖93-159、柳城05-136、云蔗05-51、云引58号等品种。运用甘蔗轻减栽培集成等先进实用栽培技术。

补助环节:新定植甘蔗政府补助700/亩,其中:350元/亩补助机挖费,350元/亩补助种苗、化肥;换桩面积政府按350元/亩补助机挖费;新建田间道路政府按8000元/公里补助。

补助方式:对新植甘蔗(包括换桩)面积,一次性补助。政府将甘蔗补助资金拨付到各乡镇,由乡镇按照补助条件和补助环节等要求,具体组织验收和兑付给种植户。

1)机械开沟补助。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种植户完成机械开沟报各乡镇负责落实验收,验收合格再补助。

2)种植物资补助。在完成甘蔗种植沟验收后,配套物资由各乡镇负责统一采购,按面积核算,在种植时一次性将物资发放给种植户。

3)田间道路补助。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建完后报县级负责落实验收,验收合格再补助。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20181月为宣传、发动阶段:乡(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动员,利用党员会、小组干部会、群众大会,反复宣传讲解各种惠农政策,组织和发动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做到早安排、早动员、早落实。

20182-3月为组织落实阶段:乡镇制定出任务、指标、措施,把项目分村、分组、分户、分地块逐级分解落实,实行“定点、定人、定面积、定产量”的四定目标,明确责任人,完成种植沟开挖,种苗、肥料发放到户,督促农户完成种植,做好跟踪服务。

20184-12月为田间管理阶段:指导农户及时中耕除草、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控。和跟踪服务好中后期管理。

1.6效益分析。通过项目种植甘蔗16842亩,按亩产2.5吨左右,产量可达4.2万吨左右,按现行价格430元计,可实现产值1810万元左右,产业覆盖的农户户均收入5171元左右,人均1486元左右,甘蔗种植项目可使覆盖带动350112182人,有效增加收入,长期巩固脱贫效果。

(三)茶叶产业

1.新建茶叶初制所项目

1.1项目实施范围:勐梭镇王莫村6组、勐梭镇班母村15组、勐卡镇永帮村1组、勐卡镇班哲村4组、翁嘎科镇班岳村新老寨新、新厂镇阿莫村11组、新厂镇代格拉村6 、新厂镇窝羊村1组。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018年需新建8个茶叶初制所,建设厂房和购置茶叶加工设备(其中:茶叶烘烤设备1套、60/18茶叶理条机2台、6CMQ曲茶机1台、6CSG65型杀青机1台、6CR55揉捻机2台、6CR45揉捻机1台、40型茶叶解块机1台、发酵机1台。

1.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新建茶叶初制所辐射茶园500亩以下,补助每个茶叶初制所60万元;新建茶叶初制所辐射茶园500亩以上,补助每个茶叶初制所100万元。即:阿莫村、班哲村、代格拉村、窝羊村、班母村每个补助100万元,永帮村、王莫村、班岳村每个补助60万元;共计680万元。全部申请政府财政资金。

1.4项目实施方式:建设条件为有连片茶园300亩以上,覆盖农户50户以上,并且已达到采摘要求的,还没有建茶叶初制所的村组。项目资金以村委会名义出资建厂,资产归村委会所有,运作模式为“茶企业+村委会+农户”,茶叶加工厂建成后,由企业负责管理经营,并做到提高茶叶鲜叶收购价:1级鲜叶每公斤不低于10元,2级鲜叶每公斤不低于8元,3级鲜叶每公斤不低于6元。此外茶叶专业合作社(茶企业)每年,按村集体经济入股得本金3%分红给村两委或从鲜叶量中每公斤提取0.5元作为村两委的集体经济收入,并按一年一结算的方式支付。资金到期返还本金给村委会。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1.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20181月底前资金安排到位并尽快开工建设。

2018330竣工投入使用,确保群众采摘的春茶能及时交售加工。

1.6项目效益分析。8个茶叶初制所将覆盖茶园4968.1亩,涉及农户1311464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802403人,有效解决茶叶销路问题,盘活闲置茶园,增加农民收入。

2.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项目

2.1项目实施范围:勐梭镇、勐卡镇、中课镇、翁嘎科镇、力所乡、岳宋乡。所在村、企业名称见下表。

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018年需提升改造茶叶加工厂28个,进行厂房改造、茶叶加工设备购置、晒青棚以及基地建设等。具体内容见表2

22018年茶叶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建设项目任务表

序号

所在村

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茶园面积

建设内容

申请贷款资金(万元)

涉及户数(户)

涉及人数(人)

建档立卡(户)

建档立卡(人)

1

秧洛村

爬窝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左惠玲

80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晒青棚和基地建设

50

150

320

85

283

2

班母村

父母乃商贸有限公司茶叶加工厂

汤仲尉

450

厂房改造、购买加工设备、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

50

47

147

47

147

3

班母村

爬街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张鸟

98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晒青棚和基地建设

50

61

246

8

26

4

班母村

永兴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老玖

320

厂房改造、购买加工设备、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

50

50

112

0

0

5

里拉村

佤山云雾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李贵宏

1500

购买加工设备、生产用电和基地建设

50

192

750

125

433

6

西盟村

联众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仕平

50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新建晒青棚

50

90

180

30

64

7

西盟村

大宝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舒胜

100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

50

60

120

0

0

8

马散村

格殿山茶厂

赛暖

40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生产经营流动资金

50

12

24

12

24

9

马散村

马散双扶茶厂

曹欣

75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厂区道路硬化

50

11

39

2

6

10

西盟村

振边云雨茶厂

刘丽萍

130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基地建设

50

106

424

0

0

11

莫美村

莫美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雷丽波

1100

节能改造、品种改良、补植丢慌、购置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及品牌打造

50

816

2452

341

958

12

莫窝村

莫窝茶厂

丁辉

833

加工设备改造及品牌打造

50

47

178

4

11

13

南亢村

商烟街茶厂

周扎戈

800

加工设备改造和生产经营流动资金

50

50

100

17

36

14

南亢村

外贸茶厂

车立州

500

厂房改造、新建晒青棚和加工设备购置

50

70

210

40

120

15

南亢村

磨汉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何伍妹

925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

50

201

719

132

264

16

力所村

南王坝茶厂

余美芳

700

厂房改造、购买加工设备、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

50

123

492

122

447

17

南亢村

石马地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娜儿

820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

50

53

195

33

98

18

南亢村

南下嘎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李娜

800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

50

95

325

61

234

19

南亢村

野牛山生态茶厂

段光风

900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

50

186

646

81

178

20

南亢村

彩云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扎发

740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

50

38

157

1

1

21

力所村

虎山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扎拉

800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

50

50

140

6

21

22

力所村

力所茶厂

娜前

86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

50

54

154

29

87

23

力所村

茨米竹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扎朵

80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

50

125

375

54

162

24

龙坎村

龙坎茶厂

曹欣

660

厂房改造、购置加工设备、新建晒青棚

50

132

368

64

143

25

永布落村

永荣茶厂

尼嘎

538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生产用电

50

180

630

92

341

26

曼亨村

格龙所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袁永明

600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

50

21

130

0

0

27

曼亨村

木古坝茶厂

扎老

1000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

50

104

370

12

26

28

岳宋村

岩把拉茶厂

岩把拉

650

厂房改造、加工设备购置,生产用电

50

78

68

0

0

合计

28

 

22026

 

1400

3202

10071

1398

4110

2.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资金来源主要是鼓励项目实施企业争取银行贷款,政府以帮助企业贴息的方式给予扶持。每个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贴息贷款额度50万元,共计1400万元,按贴息利率3%,政府贴息42万元。

2.4项目实施方式:政府协调金融部门对能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帮助5户以上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企业、合作社为进行茶叶初制所提升改造而进行银行贷款,进行提升改造茶叶初制所的企业、合作社贷款,按每个初制所最高额度50万元贴息,申请补助必须有金融机构出具的贷款合同。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项目组织发动阶段(20181—2月)完成项目实施所需的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实施阶段(20181—4月),根据项目建设内容进行提升改造。

 项目总结及绩效考评阶段(201812月),进行总结和绩效考评。兑现贴息资金。

2.6项目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亩产干茶比以前增产15公斤至25公斤,按每公斤45元计,亩增产值675元至1125元,企业茶叶加工能力将进一步增强,茶叶品质有所提升。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3984110人收益。

3.茶庄园建设项目

3.1项目实施范围:西盟云海茶厂、腾临红马散水木茶庄园。

3.2项目建设内容:一是西盟云海茶厂新建770亩标准生态茶园基地,建设茶文化体验店,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加工能力。二是腾临红马散水木茶庄园在已投资300万元新建厂房、办公楼、茶室、停车场、普洱茶晒青棚、鱼塘的基础上,继续投资500万元建设茶叶展室、茶艺表演厅、客栈、餐厅等,提高鲜叶收购价(其中:1级鲜叶不低于10元,2级鲜叶不低于8元,3级鲜叶不低于6元)。

3.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①西盟云海茶厂:企业于20186月前投资100万元以上完成2016年市级茶庄园建设内容且通过县级验收后,县政府以项目税票为依据,给予50万元补助。②马散水木茶庄园建设:一是腾临红茶叶有限公司新建茶叶展室、茶艺表演厅、客栈、餐厅,通过县级验收,新投入固定资产投资达500万元以上,二是1级鲜叶收购价不低于10元,2级鲜叶收购价不低于8元,3级鲜叶收购价不低于6元。县政府以项目税票和企业鲜叶收购台账为依据,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补助100万元。全部申请政府财政资金。

3.4项目实施方式: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指导企业按照庄园六有目标打造庄园,西盟云海茶厂、腾临红马散水木茶庄园负责具体规划实施。政府扶持资金以先建后补方式兑现给企业。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3.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项目宣传阶段(20181—2月)完成项目实施所需的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实施阶段(20181—6月),根据庄园六有目标准完成建设内容。

项目总结及绩效考评阶段(201812月),进行总结和绩效考评,兑现扶持资金。

4.红茶精深加工厂建设及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

4.1项目实施范围:西盟县工业园区。

4.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是争取扶持企业在西盟县工业园区建成1个茶叶精深加工厂。通过扶持建设茶叶精深加工厂,统一西盟茶叶采摘标准、产品加工标准、产品质量标准,依托腾临红茶业有限公司,打造具有西盟特色、文化底蕴的腾临红”“菩洱红系列茶叶品牌,制作具有佤族特色且过目难忘的精美包装。逐步培植成为西盟县茶叶重点龙头企业。二是整合全县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0万元,入股腾临红红茶精深加工厂进行茶叶精深加工。

4.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县政府注入腾临红红茶精深加工厂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0万元(上半年500万元,下半年500万元)。全部申请财政资金。

4.4项目实施方式:①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县政府整合全县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00万元,入股腾临红红茶精深加工厂进行茶叶精深加工。由腾临红红茶精深加工厂组织经营和管理(自负盈亏与入股行政村无关)每年按资金额度的5%-6%的比例,分红至所涉及的村集体经济。前三年分红本金的6%,后7年按本金的5%分红。10年合作期完成后,由村集体与腾临红红茶精深加工厂共同研究决定继续合作事宜。②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腾临红红茶精深加工厂须向县级有关部门提供龙坎茶厂、马散茶厂不动产证,龙坎茶厂、马散茶厂茶地林权证(1258.43亩)和公司位于西盟县工业园区工业用地作为抵押;抵押物在10年合作期完成后,退还公司。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4.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项目前期阶段(20181—2月)完成项目实施所需的前期准备工作。

项目实施阶段(20183—11月),按照红茶精深加工厂标准完成建设内容。

项目总结及绩效考评阶段(201812月),进行总结和绩效考评,兑现扶持资金。

4.6项目效益分析:通过培植茶产业领军企业,切实解决西盟茶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茶叶税收收入低的现状,既培育了茶产业的税源,又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局面。项目建成后,力争年加工红茶100吨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

5.有机茶园认证补助

5.1项目实施范围:取得有机转换证的茶企业

5.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017年五家已获得有机转换证且带领5户以上建档立卡户增收脱贫的茶企业。其中:1000亩以上3家,即莫窝茶厂、里拉茶厂、永光边发山茶厂;1000亩以下2家,即商烟街茶厂、腾临红马散茶厂。

5.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①取得有机转换证的茶企业,茶园面积在500-1000亩且带领5户以上建档立卡户增收脱贫的补助3万元;取得有机转换证的茶企业,茶园面积在1000亩以上且带领5户以上建档立卡户增收脱贫的补助6万元。②补助资金24万元,其中:500-1000亩的26万元,1000亩以上318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四)畜牧产业

1.肉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

1.1项目实施范围:勐卡镇永业村、莫美村、莫窝村、马散村;力所乡南亢村;翁嘎科镇龙坎村、英腊村、英侯村。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根据肉牛养殖小区规划布局,新建规模养殖场9个,并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及精饲料加工车间,肉牛养殖规模9500头,实现规模养殖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管理制度科学。

3  2018年西盟县肉牛规模养殖场项目统计表

序号

养殖场

饲养规模()

投资金额

(万元)

完成年限

经营主体

1

勐卡永业村1

600

1500

2018

云南三江并流股份有限公司

 

西盟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2

勐卡永业村9

500

1250

2018

3

勐卡莫美村

1400

3500

2018

4

勐卡莫窝村

800

2000

2018

5

勐卡马散村

1500

3750

2018

6

力所南亢村

1000

2500

2018

7

翁嘎科龙坎村

1000

2500

2018

8

翁嘎科英腊村

1200

3000

2018

9

翁嘎科英侯村

1500

3750

2018

 

合计

9500

23750

 

 

1.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9个规模养殖场计划投资23750万元,全部申请财政资金。

1.4项目实施方式:根据云岭牛产业发展路径,西盟县委县政府与县扶贫开发公司成立联合西盟县云岭牛产业工作组,根据云岭牛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主动对接和协调发改、财政、土地、科技、环保、林业、扶贫、工商、食药监、金融等部门,依照相关政策和法律合力帮助经营主体解决实际问题,共同为云岭牛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乡镇农业(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成立相应的推进云岭牛产业发展的工作机构,细化实施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相关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西盟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西盟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1.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20181月,完成勐卡镇永业村19组养殖小区建设。

20183月,完成勐卡镇马散村,翁嘎科英腊村养殖小区建设。

20184月,完成勐卡镇莫窝村、力所南亢村养殖小区建设。

20185月,完成勐卡镇莫美村,翁嘎科龙坎村、英侯村养殖小区建设。

2.肉牛产业饲料饲草种植项目

2.1项目实施范围:项目在42乡实施,连片种植。

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2018年实施青贮玉米种植22948亩(其中:勐梭镇1689亩、新厂镇6481亩、勐卡镇8338亩、力所乡2407亩、翁嘎科镇2700亩、岳宋1333亩)、皇竹草种植7367亩(其中:勐梭镇1292亩、新厂镇1125亩、勐卡镇2815亩、力所乡735亩、翁嘎科镇1400亩),配套建设生产路408公里(其中:勐梭镇43公里、新厂镇18公里、勐卡镇159公里、力所乡56公里、翁嘎科镇118公里、中课镇14公里)。项目进行区域化布局,一是结合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市场需求等因素,在13个云岭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周围区域科学规划产量潜力高、运输条件好、水利设施优、集中连片地块作为的饲草基地;二是根据每个标准化养殖小区的存栏规模,按照每头牛每年8吨青贮玉米或11吨皇竹草需求量,结合土地生产能力合理确定100亩以上面积的连片地块种植。各乡镇建设任务见表4


4               2018年肉牛产业饲料饲草种植项目任务表

养殖小区布局

青贮玉米

皇竹草

乡镇

小区名称

肉牛数量(头)

原种植任务(1头牛1亩标准)

上报计划数(亩)

补助标准

资金概算(元)

机耕路(公里)

补助标准

投资概算

种植面积(1头牛0.5亩标准)

上报计划数(亩)

补助标准

资金概算(元)

机耕路(公里)

补助标准

投资概算

勐梭镇

班母村

拉巴科

800

800

1689

200

337800

37

8000

296000

400

1292

700

904400

6

8000

48000

合计

800

800

1689

200

337800

37

8000

296000

400

1292

700

904400

6

8000

48000

新厂镇

阿莫村

永朗

400

400

1818

200

363600

7

8000

56000

200

 

 

0

 

8000

0

新厂村

新田

800

800

772

200

154400

 

8000

0

400

277

700

193900

0

8000

0

永广村

永广

500

500

1251

200

250200

 

8000

0

 

507

700

354900

 

8000

0

代格拉

 

 

 

1890

200

378000

7

8000

56000

 

100

700

70000

 

8000

0

窝羊村

 

 

 

750

200

150000

2

8000

16000

250

241

700

168700

2

8000

16000

合计

1700

1700

6481

200

1296200

16

8000

128000

850

1125

700

787500

2

8000

16000

勐卡镇

永业1

龙带动

500

500

1563

200

312600

23

8000

184000

250

 

 

0

 

8000

0

永业9

永龙

600

600

 

 

0

 

8000

0

300

 

 

0

 

8000

0

莫美村

龙科乐

1400

1400

782

200

156400

18

8000

144000

700

835

700

584500

 

8000

0

莫窝村

格龙

800

800

1446

200

289200

13

8000

104000

400

223

700

156100

 

8000

0

马散村

龙拉

1500

1500

1619

200

323800

79

8000

632000

750

1528

700

1069600

 

8000

0

班哲村

 

 

 

928

200

185600

26

8000

208000

 

29

700

20300

 

 

0

永帮村

 

 

 

2000

200

400000

 

 

0

 

200

700

140000

 

 

0

合计

4800

4800

8338

200

1667600

159

8000

1272000

2400

2815

700

1970500

 

8000

0

力所乡

图地村

永盘

1000

1000

 

200

0

 

8000

0

500

 

700

0

 

8000

0

合计

1000

1000

2407

200

481400

32

8000

256000

500

735

700

514500

24

8000

192000

翁嘎科

龙坎村

龙坎

1000

1000

1000

200

200000

 

8000

0

500

500

700

350000

 

8000

0

英腊村

根发

1200

1200

1200

200

240000

 

8000

0

600

200

700

140000

 

8000

0

英侯村

西拉

1500

1500

500

200

100000

 

8000

0

750

 

700

0

 

8000

0

合计

3700

3700

2700

200

540000

55

8000

440000

1850

1400

700

980000

63

8000

504000

中课镇

 

 

 

 

 

0

 

 

0

 

 

 

0

 

8000

0

岳宋乡

 

 

 

1333

200

266600

14

8000

112000

 

 

 

0

 

8000

0

全县合计

12000

12000

22948

200

4589600

313

8000

2504000

6000

7367

700

4992400

95

8000

760000

 


2.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

2.3.1资金概算:总投资3182.34万元。

1)青贮玉米种植投资概算: 22948亩×519/=1191万元,每亩投资概算519元,具体为:

青贮玉米种子:3.5公斤∕亩×40元∕公斤=140元;

复合肥(控释型):50公斤∕亩×3.5元∕公斤=175元;

钙镁磷肥: 50公斤∕亩×1.0元∕公斤=50元;

尿素:40公斤∕亩×2.6元∕公斤=104元;

病虫鼠害防治:50元∕亩=50元;

2)皇竹草种植投资概算:7367亩×2260/=1664.94万元。每亩投资概算2260元,具体为:

皇竹草种:400公斤∕亩×0.9/公斤=360元。

底肥:80公斤∕亩×3元∕公斤=240元。

追肥:40公斤∕亩×2.5元∕公斤=100元。

整地(犁地、耙地):6个工∕亩×120元∕工时=720元。

播种(种草):4个工∕亩×120元∕工时=480元。

除杂:3个工∕亩×120元∕工时=360元。

3)新建产业生产路投资:8000/公里×408公里=326.4万元。

2.3.2补助资金及方式:(1)青贮玉米每亩补助200元。补助环节及方式:全部用于种子、化肥补助。其中:补助青贮玉米种子3.5公斤/亩折合金额约95元,复合肥40公斤/亩折合金额约105元。优先对划定区域内种植青贮玉米的农户按面积进行补助,对区域内非青贮玉米种植和不按照标准种植的不予以补助,对区域外种植的青贮玉米不予补助。(2)皇竹草第一年种植每亩补助700元。补助环节及帮助方式:在种植时补助种苗400公斤/,折合金额360元、肥料340元(其中:复合肥80公斤/亩合240元、尿素/40公斤合100元)。(3)新建产业生产路补助8000/公里。

2.3.3资金筹措方式:项目计划总投资3182.34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1301.05万元(按补助标准青贮玉米补助458.96万元,皇竹草515.69万元,新建产业生产路326.4万元),农户自筹1881.29万元。

2.4项目实施方式:

规模化种植:在规划区域内农户将土地以作价入股、出租等方式流转给合作社(或村集体经济体),合作社取得连片成规模土地的经营管理权;进行修建配套生产路、改造中低产田地、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设施提升,使其适宜农业机械化作业,科学选定优良青贮玉米或皇竹草品种,优化种植结构,实行规模化种植。

组织措施:一是各乡镇为产业实施主体,负责编制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并在上报备案后及时组织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项目实施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认真组织实施好项目;二是乡镇工作队、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具体负责项目宣传发动、面积落实到户到地块,督促农户做好备耕整地、积送农家肥、并在青贮玉米、饲草关键生产环节、重点生长时期督促农户到田间地块进行必要的整地播种、中耕培土、施肥灌水、防病灭鼠等工作,确保种植农户的技术到位率;三是县农科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做好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饲料饲草基地由县农科局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安排12名农技人员、乡(镇)至少安排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一名村干部组成技术服务团,根据针对性开展现场实用技术培训,加强片区技术管理指导;在肥水管理、化控植保、收获储运等环节进行规范技术推广、实用手册发放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县交运局做好生产路指导;四是各乡镇做好生产路建设指导。

利益联结机制:依托云南省三江并流农业科技养殖公司,以“企业(三江并流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负责收购饲料饲草,合作社(村集体)负责动员组织协调饲料饲草的种植事宜、运输等,收取管理费获得收入,农户具体进行饲料饲草种植,通过卖草获得收入。

补助方式:①对种植青贮玉米和皇竹草,给予一次性补助,政府将补助资金拨付到各乡镇,由乡镇组织实施和兑付给种植户。②新建生产道路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建完后报县级验收,验收合格再给予补助。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2.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1-2月:乡镇、村、组对项目点进行宣传发动,统计落实面积到户,采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培训农户,宣传讲解种植青贮玉米政策。鼓励农户积送农家肥,合作社或乡镇进行种子、肥料物资采购。具备灌漑条件的地块进行备耕整地,要求在2月底以前下种;

3-4月:发放物补助物资,现场培训,组织播种,保证播种质量。

5月:苗期管理,督促农户及时施好苗肥,保证田间苗齐苗壮,做好田间肥水管理工作。

6月下旬:加强中后期大田期管理,及时追施拔节孕穗肥并进行中耕培土防止倒伏,做好病虫草鼠害监测及防治工作。

7月中下旬:青贮玉米陆续成熟接近采收,做好农企对接工作,适时收贮搞,做好测产验收工作,发动第二季的生产种植。

8月:组织第二季的生产种植。

9月:第二季苗期管理。

10月:第二季大田期管理

11月:第二季青贮玉米陆续采收。

12月:形成项目汇总材料,结果上报。

2.6效益分析:通过项目扶持,种植青贮玉米22948亩,预计目标平均单产3吨左右,预计总产68844吨,按350/吨计,预计产值2409.54万元;皇竹草种植面积7367亩,预计目标平均单产8吨左右/两茬,预计总产583936吨,按193/吨计,预计产值1137.46万元。通过饲料饲草项目的实施,预计饲料饲草总产量达652780吨,预计总产值达3547万元,是贫困人员可持续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对全镇脱贫致富奔小康起到重要作用,预计项目实施完成后贫困发生率将下降到3%以下,贫困村摘帽,贫困户大部分脱贫,实现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3.生猪托管代养项目

3.1项目实施范围:西盟县2017年人均纯收入在3400元下未脱贫建档立卡户生猪托管代养项目覆盖全县36个村委会(其中34个贫困村,2个非贫困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4073998人(勐梭镇83户,勐卡镇240户,中课镇135户、新厂镇136户、翁嘎科镇310户、力所乡425户、岳宋乡78户)。

3.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①实行合作社+托管代养的方式,由东波种猪改良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代养勐梭镇、勐卡镇、中课镇、岳宋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的生猪2680头,户均5头,由阿佤乡冬瓜猪食品有限公司托管代养新厂镇、翁嘎科镇、力所乡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的生猪4355头,户均5头,各乡镇可根据群众贫困程度制定具体分配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贫困发生率。②参与托管代养的建档立卡户向托管企业提供玉米,企业按市场价进行收购。

3.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西盟县收入在3400元下未脱贫建档立卡户生猪托管代养项目计划总投资703.5万元。全部申请2018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解决。

3.4项目实施方式:①生猪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按采购程序进行采购,阿佤乡冬瓜猪食品有限公司、东波种猪改良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托管代养,阿佤乡冬瓜猪食品有限公司、东波种猪改良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乡(镇)人民政府和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托管代养协议。阿佤乡冬瓜猪食品有限公司、东波种猪改良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连续5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分红。(2018户均分红1400元,2019年户均分红1320元,2020年户均分红1240元,2021年户均分红1160元,2022年户均分红1080元,待项目实施完成且企业带动建档立卡户稳定脱贫的,本金一次性奖励企业);②参与托管代养的建档立卡户每托管代养1头猪,须提供50公斤的玉米,由阿佤乡冬瓜猪食品有限公司和东波种猪改良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市场价进行收购。③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资金安全,阿佤乡冬瓜猪食品有限公司须向县人民政府提供阿佤乡冬瓜猪食品有限公司办公楼(750㎡)和餐厅(1080㎡)不动产证作为抵押,东波种猪改良农民专业合作社须向县人民政府提供将江三木罗大酒店靠农贸市场门面(222㎡)、江三木罗大酒店内停车场(500㎡)、龙裕大酒店盘街道队住宿区1单位4309号商品房(120㎡)作为抵押;抵押物在企业连续5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分红后,方退还。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3.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

20181月宣传发动阶段,完成项目前期工作。

20182—3月组织实施阶段,签订合作协议。

20188月兑现分红阶段。

201810月考核评估阶段。

3.6效益分析:通过项目实施后,可使收入在3400元以下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14073998人直接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连续5年每年每户可根据贫困程度获得分红,户均纯收入增加达1000元以上。同时,使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提高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4.蜜蜂养殖项目

4.1项目实施范围:全县各乡镇

4.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在全县各乡镇标准化养殖蜜蜂5000桶,覆盖1000户建档立卡户。

4.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5000×500/=250万。 

4.4项目实施方式:勐梭镇养殖900桶,勐卡镇养殖600桶,中课镇养殖600桶,翁嘎科镇养殖700桶,新厂镇养殖600桶,力所乡养殖1000桶,岳宋乡养殖500桶。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4.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20182-12

4.6效益分析:通过蜜蜂养殖有效带动1000户建档立卡户户均增收1500元。

(五)文化旅游产业

1.发展群众助演项目

1.1项目实施范围:全县具有歌舞表演技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是节庆助演。依托节庆,组织建档立卡户村民约500人进行群众助演。其中:春节期间,组织180人参加传统拜年,“靠韦”净身洗礼,“哩嘈哩代”篝火歌舞狂欢等活动3天;木鼓节期间,组织两个村150人参加拍了萌表演 ,“哩嘈哩代”篝火歌舞狂欢,“库克洛”传统拉木鼓,农村文艺展演活动3天。“五·一”期间,组织20人参加小景点演出,演出10场。“十·一”期间,组织120人参加拍了萌,“哩嘈哩代”篝火歌舞狂欢,活动2天,参加活动每人每天补助100元,可实现人均增收200元,计24000元;二是小景点演出。组织20人参加小景点演出,演出10场,每场演出补助50元,可实现人均增收500元,计10000元;节庆助演、小景点演出共需资金3.4万元。三是外出商演,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外出商演50人,每人不少20场演出。

1.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计划投入服装、乐器、声响等购置费用50万元,全部申请县级财政资金。

1.4项目实施方式:西盟是歌舞之乡,广大村民能歌善舞,文体广电旅游局负责组织协调,各乡镇村选择县有歌舞表演技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群众助演、商演,积极探索企业+农村文艺演出队文化扶贫,通过酒店与农村文艺队、建档立卡户签订帮扶协议,介绍建档立卡户到酒店工作和演出,从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1.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春节、木鼓节、五.一节、十.一节活动期间开展。项目201812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1.6效益分析:春节活动3天,每人每天补助100元,可实现人均增收300元,共计5.4万元。木鼓节活动3天,每人每天补助100元,可实现人均增收300元,共计4.5万元。五.一节活动演出10场,每场演出补助50元,可实现人均增收500元,共计1万元。十.一活动2天,每人每天补助100元,可实现人均增收200元,计2.4万元;小景点演出10场,每场演出补助50元,可实现人均增收500元,共计1万元。外出商演,每人不少20场演出,每场演出100元,可实现人均增收2000元,共计10万元。

2.民族文化输出

2.1项目实施范围:全县36个行政村具有歌舞表演技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组织全县36个行政村具有歌舞表演技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人,外出从事民族文化输出。

2.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服装、乐器、声响购置,外出交通费等共计10万元,全部申请县级财政资金。

2.4项目实施方式:依托西盟佤部落文化有限公司,组织不少于1000人建档立卡户赴省内外开展民族文化输出。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2.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20182月至12

2.6效益分析:赴省内外开展民族文化输,按人均增收1000元,共可以增加收入10万元。

(六)职业技能培训

1. 建档立卡户割胶技术培训

1.1项目实施范围:全县种植橡胶建档立卡户实有劳动力。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全县植胶建档立卡户实有劳动力举办割胶技术培训2期,培训4938人,其中:勐梭镇618人、勐卡镇550人、中课镇602人、翁嘎科镇1165人、力所乡1348人、岳宋乡655人。

1.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 4938人×100/=49.38万元,全部申请财政资金。

1.4项目实施方式:县茶特局负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乡镇开展割胶技术培训,乡镇负责组织建档立卡户参加培训,确保建档立卡户100%覆盖。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1.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0181-3

2. 甘蔗种植技术培训

2.1项目实施范围:全县种植甘蔗农户

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是开展技术骨干班培训六期,每期50人,培训300人(技术骨干人员必须为村组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确保每个甘蔗种植组有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二是据农时节令,以种植甘蔗户所在村委会、村民小组为重点,适时进田块开展技术培训,做到建档立卡户每户培训1人,全县六个乡镇培训甘蔗种植户35013501人,其中:勐梭镇666666人;中课镇865865人;翁嘎科798798人;力所乡329329人;勐卡镇429429人;新厂镇414414人。

2.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甘蔗种植培训,投资39.76万元,具体为:骨干班培训300人×100元/人=3万元;农户培训3501户×100元/户= 35.01万元;资料印刷费3501份×5元/份= 1.75万元。全部申请财政资金。

2.4项目实施方式:骨干班。邀请省市技术专家进行理论及现场实践培训,切实提高参训人员培技术水平,为大面积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服务输送合格技术指导员。种植户。以现场培训为重点,派出经业务培训合格的科技人员依农时节令采取现场操作、讲解、答疑,同时做到户均一册宣传培训技术手册。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

2.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0181-3

3.茶叶技术培训

3.1项目实施范围:全县茶企业负责人、全县涉茶建档立卡户。

3.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培训茶企业负责人及技术骨干250人(其中:勐梭镇40人、勐卡镇60人、中课镇10人、翁嘎科镇20人、力所乡60人、新厂镇25人,岳宋35人);培训涉茶建档立卡户3236户,每户1人(其中:勐梭镇458人、勐卡镇416人、中课镇6人、翁嘎科镇175人、力所乡775人、新厂镇1284人,岳宋512)

3.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①茶企业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培训:250人×100元/人×2=5万元;②涉茶建档立卡户培训:3236人×50元/人=16.18万元;共计21.18万元。全部申请政府财政资金。

3.4项目实施方式:由县茶特局负责组织实施。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局

3.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430前完成茶企业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培训;330完成1078人涉茶建档立卡户培训,630完成1078人涉茶建档立卡户培训,1230前完成1080人涉茶建档立卡户培训。

4.文化旅游培训项目

4.1项目实施范围:勐卡镇班哲村、勐梭镇富母乃组。

4.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以勐卡镇班哲村、勐梭镇富母乃组120户建档立卡户为主体,每户培训1人,共120人(分三个批次培训、每期培训5天)

4.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培训费10万元(误工补贴6万元,培训组织及材料等其它费用4万元),全部申请县级财政资金。

4.4项目实施方式:依托佤部落文化有限公司组织开展舞蹈、唱歌、乐器演奏等技能培训,各乡镇配合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培训,项目款用于支付参加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补贴和培训资料。

项目实施主管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4.5项目实施步骤及进度安排:第一期培训时间20183月,培训勐卡镇班哲村1-332名;第二期培训时间20184月,培训勐卡镇班哲村4-530名;第三期培训时间20185月,培训勐梭镇富母乃组58

4.6效益分析:参加培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可获得100元务工补贴,同时掌握歌舞技能后可参加各大节日群众助演活动增加收入。

(七)特色产业项目

1.种植产业项目

1.1项目实施范围:勐梭镇、勐卡镇、中课镇、翁嘎科镇、新厂镇、力所乡、岳宋乡。

1.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①盘活建档立卡户土地组织生产项目:全县建档立卡户闲置荒地充分利用553亩,共129222人,投入资金22.12万元。其中:勐梭镇722.88万元、勐卡镇1265.04万元、中课镇451.80万元、翁嘎科镇7.36万元、力所乡843.36万元、岳宋乡421.68万元。②农业科技扶贫试验示范项目: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实施品种核心试验示范150亩,品种展示300亩。其中:核心区进行品种试验示范30个,展示区选择3-5个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总投资30万元。③冬农开发:勐梭镇实施冬农开发820亩、勐卡镇实施冬农开发4630亩、中课镇实施冬农开发2414.3亩、新厂镇实施冬农开发2000亩,总投资295.93万元。④砂仁种植:勐梭镇王莫村、秧洛村、勐梭村实施林下种植砂仁600亩,新增加密种植砂仁1102亩,总投资51.06万元。⑤林下魔芋种植:翁嘎科镇龙坎村实施橡胶林下种植珠芽魔芋30亩;力所乡王雅村实施橡胶林下种植珠芽魔芋100亩,总投资28.60万元。

1.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资金来源主要是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

1.4项目实施方式:盘活建档立卡户土地组织生产项目和农业科技扶贫试验示范项目由县农科局组织实施,其余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1.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0181-12

2.养殖产业项目

2.1项目实施范围:勐卡镇、力所乡。

2.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①大鹅养殖:勐卡镇实施养殖大鹅25420羽,其中:班哲村3040羽,马散村5000羽,莫美村5360羽,莫窝村4000羽,永帮村2980羽,永业村5040羽。补助给农户每户400元,总投资50.84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135户,总投资50.84万元。②冬瓜猪养殖:力所乡南亢村新建猪圈57间,每间12平方米;补助冬瓜猪仔57头,覆盖57户建档立卡户,总投资21.66万元。③生猪养殖:力所乡左扩村养猪合作社购置生猪170头,覆盖155建档立卡户,总投资11.9万元。

2.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资金来源主要是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

2.4项目实施方式:由勐卡镇、力所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2.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0181-12月。

3.金融项目

3.1项目实施范围:勐梭镇、力所乡、

3.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①互助资金:勐梭镇班母村、里拉村、他朗村、王莫村分别成立1个互助社,管理和使用好互助资金,每个申请互助资金50万元。②甘蔗种植集体经济项目:力所乡图地村租赁南锡组闲置土地300亩用于种植甘蔗,投资6万元。

3.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资金来源主要是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

3.4项目实施方式:由勐梭镇、力所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3.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0181-12月。

4.基础设施项目

4.1项目实施范围:翁嘎科镇、力所乡。

4.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①咖啡加工厂:翁嘎科镇龙坎村配套加工设备、产房、晒场、排污设施,覆盖全镇所有已种植咖啡,投资100万元。②竹产品加工厂:力所乡南亢村实施加工厂及附属基础设施建设、购置9套加工机器设备、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及培训建档立卡户、引进合作企业,投资50万元。③蔬菜大棚建设项目:力所乡南亢村实施15亩蔬菜大棚及附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万元。

4.3项目资金概算及筹措:资金来源主要是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

4.4项目实施方式:由翁嘎科镇、力所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4.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0181-12月。

五、项目资金总概算及筹措

2018年支撑脱贫摘帽产业发展项目总投资37138.76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31324.1元,企业自筹2077.98万元、农户自筹3736.68万元。

1.橡胶产业计划投资1882.62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1162.64万元,企业自筹719.98万元;

2.蔗糖产业计划投资3052.87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1197.48万元,农户自筹1855.39万元;

3.茶叶产业计划投资3254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1896万元,企业自筹1358万元;

4.畜牧产业计划投资27885.84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26004.55万元,农户自筹1881.29万元。

5.文化旅游产业计划投资60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60万元。

6.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投资120.32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120.32万元。

7.特色产业计划投资883.11万元,申请政府财政资金883.11万元。其中种植产业项目427.71万元,养殖产业项目84.4万元,金融项目206万元,基础设施项目165万元。

六、项目组织管理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产业实施领导小组,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的产业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由乡镇书记任第一责任人,乡镇工作队、村组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各挂包帮单位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项目负责人。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管理、组织项目实施、落实项目资金、协调上下关系、上报或通报项目执行情况,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成立产业技术指导组,由各相关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各产业技术指导组组长,以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县茶特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主要技术力量,积极协调配合,严格按照种养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实践操作,做到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确保把项目的关键技术落到地块,及时向项目领导小组汇报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相关文字信息材料。

(二)明确责任分工

一是各乡镇为产业实施主体,负责编制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并在上报备案后及时组织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项目实施方案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后,认真组织实施好项目;二是乡镇工作队、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具体负责项目宣传发动、面积落实到户到地块,督促农户做好备耕整地、积送农家肥、并在各产业关键生产环节、重点生长时期督促农户进行必要的整地播种、中耕培土、施肥灌水、防病灭鼠、动物疾病防治等工作,确保种植农户的技术到位率;三是县农科局、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做好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各产业由相关技术部门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安排12名农技人员、乡(镇)至少安排一名扶贫工作队员、一名村干部组成技术服务团,根据针对性开展现场实用技术培训,加强片区技术管理指导;在肥水管理、化控植保、收获储运等环节进行规范技术推广、实用手册发放等技术指导服务工作。县交运局做好生产路指导;四是各乡镇做好生产路建设指导。

(三)推行公示公开

全面推行分级公开公示制度,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在项目村、组公开栏(墙)、村民大会等形式,对项目实施数量、扶持对象、补助标准、资金使用、受益农户花名册等内容和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事前、事后张榜公示,提高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以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确保贫困群众直接受益。

(四)加强资金监管

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等管理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贪污和改变资金用途,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资金拨付由乡(镇)财政所统一管理,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及时向县财政局提出资金报账申请。定期向上级报送项目实施进展、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加强对扶贫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与,构建多元化资金监管机制。对违反规定,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单位和个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附件:1.西盟县2018年支撑脱贫摘帽主导产业发展

项目建设计划表

      2.西盟县支撑2018年脱贫特色产业项目计划表

3.西盟县主导产业技术方案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