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盟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西盟县教育体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市、县两级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聚力提振教育体育精神,着力破解教育体育发展难题,奋力推动教育体育改革创新,努力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全县教育体育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教育体育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实现开好局、起好步。
一、基本情况
2021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71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33所,幼儿园31所(公办幼儿园25所、民办幼儿园6所);有481个教学班级,在校中小学生及幼儿17176人,其中:高中1825人(普通高中22个教学班1106人,职业高中15个教学班719人),初中72个教学班3178人,小学251个教学班8175人,幼儿园〈含学前班〉121个班3998人;中学寄宿制学生4108人(职业高级中学462人),小学寄宿制学生4857人;全县共有在编教职员工1125人(局机关行政人员12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43人,青少年活动中心3人,普通高中101人,职业高中59人,初中275人,小学565人,幼儿园67人),有特岗小学在职9人、中学在职1人。研究生6人,本科733人,专科365人,中专21人,高中及以下10人。专任教师1029人,其中:高级教师370人,一级教师332人,二级教师230人,三级教师25人,未定级72人。全县园内外学前三年幼儿4647人,已入园(班)3998人,学龄前儿童毛入园(班)率为86.03%。校内外适龄儿童7346人,已入学7345人,入学率达99.99%;小学毕业1122人,升入初中就读1078人,小学升学率为96.08%(加上县外初中招生数44人后升学率为100%);小学年巩固率达99.83%(未含到市外就读学生)。校内外适龄少年3018人,初中在校生3178人,毛入学率达105.30%;初中毕业1040人,升入县内普通高中515人、职业高中254人、县外就读高中177人(中专96人),初中升学率为90.96%,初中年巩固率达99.5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06%。15~17岁年龄组3185人,高中(中专)在校生2717人(县内就读普通高中1106人,职业高中719人,县外就读高中<中专>89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31%。全县学校占地面积373384.25平方米,有校舍建筑面积182231平方米(中学75666平方米,小学81678平方米,幼儿园24887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9.99㎡,中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5.12㎡。人均受教育年限7.78年。
全县拥有各类体育运动场地490块(篮球场 456 块,小运动场12块,羽毛球场2块,排球场6块,五人制足球场4块,健身路径1条,其它体育场地9块),体育场地总面积25.46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运动场地面积2.92平方米。拥有全民体育健身器材36套。注册体育协会3个(体育总会、篮球协会、气排球协会)。2021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90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从严治党开启新征程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领导。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县教育工作大会、教育体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动员部署会、县委教育工委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等,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西盟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建立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工作制度的通知》、《关于建立县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驻校蹲点工作制度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县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挂钩联系学校、现场办公、教育工作述职、驻校蹲点等制度机制,将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评。成立西盟县贯彻落实《十条措施》工作专班,制定相关方案,收集上报各种材料,协调组织教育体育局驻校蹲点工作,督促指导学校贯彻落实《十条措施》,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全县教育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
2.全面加强教育体育系统党的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强化对学校党组织建设的指导督促力度,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方案》,持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全县13所公办学校书记、校长实现“一肩挑”10个,占比77%。提升党支部标椎化规范化建设质量,推进4所“党建促教育教学标杆学校”创建,推荐“云岭红烛·育人先锋”示范学校2所,推进教育体育系统“智慧党建”。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发动学校先进教师42名向党组织靠拢,发展党员22名。
3.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紧紧围绕党史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和重点内容,全面开展教育体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重点学习和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内相关法律法规等,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
4.推动思政课教学提质增效。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措施,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全县中小学校、幼儿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制定印发《西盟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储备录制学校主要领导上思政课56堂。开展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宣传学习,通过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专题讲座等学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
5.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制定下发《2021年西盟县教育体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联系等制度。严格落实共产党员不准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要求,开展系统内党员信教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与各级党组织及在职党员签订党员不信教承诺书526份,坚决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6.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健全完善党组织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检监察组监督责任“四责协调”机制,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格局,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围绕全县教育中心工作,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并与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13份,干部职工签订廉政承诺书1143份。开展经常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四风”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全力支持配合驻教育体育纪检监察组的工作。
(二)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1.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积极实施公办园提质、民办园规范、无证园整治工作,县幼儿园开展创建云南省一级二等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实施“一乡一公办”中课镇幼儿园建设,完成12个“一村一幼”建设项目。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指导创新举办流动幼儿园和季节班的途径和模式,加强对公办幼儿园招生、编班、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规范学前教育学籍管理,做好推进学前儿童学会普通话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充分发挥县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丰富对薄弱幼儿园的结对帮扶措施,提高帮扶成效。对4所幼儿园进行等级评估,推进公办园带民办园工程,以优质园引领薄弱幼儿园共同发展进步。全县两乡五镇均建设了“一乡一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100%;“一村一幼”覆盖率达83.33%。普及普惠占比98.33%,公办占比72.46%,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幼儿“入园难”问题,满足了广大偏远农村群众对子女的学前教育需求。
2.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加快补齐义务教育短板,不断推进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召开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控辍保学工作,使全县上下持之以恒抓控辍保学工作,开展好“云南省控辍保学视频核查系统”随机抽查和维护好“云南省控辍保学动态管理系统”,规范控辍保学日常管理,严格学籍管理,动态掌握研判早婚早育人员增减情况,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随迁人员子女“两为主”入学要求,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等特殊困难群体受教育权益。构建留守儿童、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关爱体系,到各乡(镇)开展残疾儿童入学前评估工作。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共18所(小学12所、中学6所),安排监测教室20个,参加测试学生600人,各类教师108人(中学教师45人,小学教师63人),其中校长18人。
3.全面加强普通高中管理。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为目标,制定《西盟县普通高中“一县一名校”建设方案》,通过“到高校招聘、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培训”等抓实高中教师队伍建设,组织高中教师参加普洱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校发展暨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借力中旅集团的帮扶,组织骨干教师到重庆培训学习,邀请西安、重庆和昆明三地教育教学一线9名专家到校开展教师培训,研究组建高中教学科研攻关团队。加强县一中普通高中招生、学籍管理,努力提高普通高中初三毕业生报考率和县一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学位)占比,监测普通高中学生完学情况,逐年提高普通高中三年巩固率。
4.努力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继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创新发展为主题,强化服务,深化管理,提高质量为主线,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大赛和顶岗实习,创办综合高中班,加大联合办学3+2大专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全力抓好“三校生”人才培养。
5.加快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全县有民办幼儿园6所,均取得《办学许可证》,具备办学资格。有在园幼儿542名,教职工50名。“西盟未来希望幼儿班”现有班级32个,教师32名,在班幼儿847名。积极组织民办幼儿园教师15人次到省内外参加培训。朝阳小博士幼儿园积极引进春稻田项目,有效改进教学方式。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6月创办1所校外培训机构学校(西盟优特培训学校有限公司)。
(三)质量提升实现新突破
1.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德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邀请法治副校长到中小学校通过模拟法庭、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法治教育大课。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命名12所学校为县级绿色学校,7所中小学获评普洱市绿色学校。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认真对照《西盟县创建云南省文明城市工作任务安排表》,对所有任务目标进行梳理分解,找出差距,增添措施,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全面达标,推荐民族中学、勐梭镇小学等2所学校申请创建省级文明校园,推荐西盟县第一中学申请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培养树立新时代青少年先进典型,推荐评选10名“西盟新时代好少年”,2名同学获评“普洱市新时代好少年”;表彰了83名县级“三好学生”、22名县级“优秀学生干部”、69名县级“红花儿童”、22个县级“先进班集体”;30名学生获评市级“三好学生”、4名学生获评市级“优秀学生干部”、2个班集体获评市级“先进班集体”;10名学生获评省级“三好学生”、3名学生获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个班集体省级“先进班集体”。
2.狠抓教学科研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制定《西盟县“三名工程”工作室建设方案》、《西盟县关于全面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方案》。坚持教育教学指导经常化,开展诊断式教学视导,在部分学校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相关学科教研员跟踪指导并组织听课教师进行研讨。组织召开2021年全县教学工作会议、教研工作会议、教材征订会议,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人员到各乡镇中小学指导毕业班备考工作。组织参加省市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会、中高考研讨会等。联系兄弟县积极寻找九年级、高三模拟题,及时提供给相关学校使用,积极为学校提供备考服务。根据教学和复习进度,组织小学六年级语文、数学进行专题和综合测试。2021年,普通高考全县一本上线4人,完成市局下达一本上线率的指标任务;本科上线19人,上线率6.5%;专科上线274人,上线率93.2%,总上线率99.7%;职高参加“三校生”考试73人,二本上线4人,上线率5.5%;专科上线67人,上线率91.8%,总上线率97.3%;全县中考500分以上39人,全科合格率8.57%;小学六年级质量抽测双科平均分71.52分,双科合格率67.26%。
3.重视音体美教育。加强对音体美常规教学的管理,严格按要求开齐开足开好音体美课程,严格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全县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作为考核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推动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审美鉴赏能力。制定《西盟县教育体育局2020-2021年度初中学生学业水平体育、音乐、美术科目考试工作方案》,组织七年级1002名学生参加音体美科目阶段考试,参考率100%;九年级1037名学生参加音体美科目考试,参考率98%,及格率100%。
4.突出劳动实践教育。持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和“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各学校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团队会主题活动和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创建,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就近到社区、村镇开展义务清洁等劳动实践活动51次,共参加人数5000余人次。以建党100周年为活动契机,深入开展“我是小小劳动者”体验活动,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树立“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组织3100余人次中小学生开展劳动、生态等实践体验。劳动实践教育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
5.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广大市民不断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定期开展日常用字监督工作,依法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与行政监管相结合的措施予以整治,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完成他朗村小学、王莫村小学、莫窝村小学、马散村小学、嘎娄村小学、代格拉村小学、永广村小学和图地村小学等8所学校创建市级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达标学校。组织各类人员普通话报名468人,其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报名279人、职业高级中学学生报名139人、各单位和社会考生报名50人;在民族中学组织普通话机测前培训,共参加446人,参培训率达95.3%;组织普通话机测21批次,共参加测试407人,参测试率达86.97%。
(四)队伍建设增添新活力
1.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持续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制定《关于西盟县教育体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印发西盟县教育体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组织召开西盟县教育体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办人民满意教育”活动动员部署会,推动建立师德师风承诺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合同范畴,全县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1143份。大力推行教师负面清单责任制,实行师德失范惩戒制度,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违规的教师及相关责任人严格执行师德考评“一票否决”制度,形成教育、管理、监督、处罚并重的教师管理机制。
2.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将“县管校聘” 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列入全县教育重点改革项目,分别成立了由分管教育副县长任组长,教育体育局局长为副组长,财政、编办、人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西盟县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实施方案》和《西盟县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共实施了2轮岗位竞聘工作,直聘教师241名,校内竞聘教师581人、跨校竞聘教师12人;全县共认定校长职级65名,其中:一级校(园)长职级3名、二级校(园)长职级12名、三级校(园)长职级29名、四级校(园)长职级14名、五级校(园)长职级7名;高中校长职级认定5名、中小学校长职级认定55名、幼儿园校长职级认定5名,圆满完成两项改革工作。
3.强化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坚持以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中心,着力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提升。2021年共有37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培训,39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级培训,1222名中小学幼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含继续教育1091名、名师工作室59名、名校长培养基地3名),县级培训329名。
4.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3名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荣获省级表彰奖励,推荐表彰6名市级优秀教师、3名市级优秀班主任、2名先进教育工作者,通报表扬10名县级优秀教师、5名县优秀班主任、5名县级先进教育工作者,通报表扬20名局级优秀教师、10名局级优秀班主任、10名局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开展县委教育工委“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工作,为3名“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颁发纪念章,表彰14名优秀党员、16名优秀党务工作者、4个先进基层党组织,5名党员教师获得县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称号,不断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争当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五)教育治理呈现新气象
1.“五项管理”加紧落实。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作业、中小学生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西盟县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制度》,全县各中小学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五项管理”相应制度,发放《西盟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制度致家长的一封信》共10949份,确保“五项管理”全面落地见效,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双减”工作扎实推进。制定下发《西盟县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不断优化“学校教育”关,全面实行工作日课后服务制度,实现与正常上下班时间无缝衔接。抓实“兴趣培养”关,支持学校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深入实施实施“一生一运动项目”“一生一艺术特长”体育艺术素养提升工程,全县义务教育阶段39所均开展课后服务,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11353人,参与率达100%。强化“日常监督”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严格培训学校办学审批,全县持有校外培训机构证书1家,至今没有开办学科类校外培训活动的情况。
3.招生考试顺利实施。全面贯彻落实各级疫情防控和各项招生考试政策,坚持考试安全和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实施“平安考试”和“阳光招生”,维护考试安全和纪律,依法治考。组织好2020-2021学年度上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的命题、考试和阅卷工作。2021年,全县高考报名406人(普高类302人、“三校生”104人),实际参加高考369人(单招213人)。全县九年级共1040名考生报名参加初中水平考试。组织完成云南省2021年3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英语科目第二次听力考试和口语测试、2021年1月和7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文化课和信息技术考试。研究制定2021年秋季学期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招生计划,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全力做好秋季学期招生工作。
4.教育督导不断强化。加强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开展1期县级督学业务培训工作。成立了第三轮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第三轮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工作,于2021年10月27顺利通过省级政府督导评估验收并获评云南省“教育工作合格县”。加强对班弄村小学、龙坎村小学、永不落村小学、班箐村小学、里拉村小学、他郎村小学、秧洛村小学、莫美村小学、莫窝村小学、代格拉村小学、永广村小学、县民族中学、力所乡中学等13所义务教育学校评估工作的业务指导,并于2021年12月20日对以上义务教育学校开展督导评估。推进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完成对翁嘎科镇海贝幼儿园、力所乡幼儿园、勐卡镇六一幼儿园和新厂镇乐乐幼儿园4所幼儿园的县级督导评估工作。做好西盟县朝阳小博士幼儿园、岳宋乡幼儿园和岳宋乡班帅村幼儿园的整改情况复查工作。
5.校园安全持续加强。始终将疫情防控摆在首要位置,结合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全面做好教育体育系统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校园环境、校园欺凌、食品安全、防火、防汛抗灾、地质灾害隐患、交通安全等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对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三防”建设、安保人员配备、学校门卫室、学生宿舍及学生食堂等人员集聚重点场所、学生遭暴力伤害防范、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学校周边特殊人群管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种安全隐患。学校实现视频监控全面覆盖,中小学、幼儿园一键式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校园安全防范达到“四个100%”要求。强化节日期间值班值守及信息报送工作,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安全稳定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安全稳定动态,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安全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确保学校安定稳定。2021年全县所有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六)教体保障再添新举措
1.全力保障教体经费。2021年财政投入资金拨付到各学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生均公用经费928.27万元,不足100人学校公用经费12.03万元,特殊教育公用经费52.16万元,送教上门公用经费5.08万元,贫困生补助852.41万元,营养改善计划资金986.04万元;普通高中助学金89.64万元,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100.17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55.04万元,普通高中免住宿费补助12.91万元,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学杂费资金26.55万元,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6.98万元;职业中学免学费补助101.35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95.55万元,省政府奖学金0.4万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0.6万元;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资助经费29.1万元。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校舍改造资金467.49万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中央专项补助资金643.2万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学仪器及信息化设备采购专项资金686.28万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第一批中央专项资金50.56万元。西盟县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建设项目附属设施工程专项资金500万元,2020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00万元,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5人制足球场建设专项资金60万元,第一、二、三季度体彩公益金项目专项补助资金220万元,第一批省对下公共体育场地爱国卫生运动专项经费5万元,季度分配体育彩票公益金7.44万元,国民体质监测专项经费2万元,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专项经费2万元。2021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综合奖补专项资金145万元,2020年教育费附加86万元,2020年中高考和教育教学质量奖励专项经费192.6万元,保安人员工资132万元,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服务专项经费15万元,2021年第一批“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中央补助资金5万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边境疫情防控专项资金20万元,推广普通话语言文字普及专项资金5万元。2020年及2021年年雨露计划职业教育扶贫助学专项经费340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8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奖励补助专项资金2.5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奖励中央补助资金1万元,2021年度创业担保贷款省对下贴息及奖补专项资金1.3万元。2020年保运转经费20万元,公务费23.7万元,教师节活动专项资金5万元。
2.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完成2019年第二批省及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一村一幼”改造项目12个,新建设面积1800平方米,改造面积1860平方米,投资374.78万元;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规划项目代格村小学综合楼、永广村小学综合楼、窝笼村小学综合、翁嘎科镇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2710平方米,投资813万元;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普洱市西盟县第一中学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6103平方米,投资3704万元;“希望操场”建设项目63块,建设面积33183平方米,投资374.71万元;实施完成中课镇幼儿园综合用房建设项目,建设面积1980平方米,投资739万元。启动勐梭镇小学新校区建设前期工作,推进勐卡镇小学和中课镇小学学生宿舍、县民族中学食堂修缮、围墙、校门、岳宋乡小学足球场改造提升、窝笼村小学五人制足球场和莫窝村小学五人制足球场建设、班箐村小学大门、秧落村小学大门、橡胶三队小学围墙等工程建设。
3.信息化建设扎实有效。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为100%,其中义务教育阶段304个教学班级实现百兆到班网络接入,N+1接入12条,教育体育局和乡镇教办接入9条。40所学校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率为99.44%,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多媒体设备配备率为100%。配备录播教室设备6套(民族小学、勐梭镇小学、莫美村小学、永业村小学、嘎娄村小学、永不落村小学)。校均计算机教室1.12间,配备学生PC终端设备(计算机)220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PC终端数为16.86台,生机比为5.93:1;配备教师PC终端数为704台,每十名教师拥有PC终端数为7.03台,师机比为1.42:1。做好2021年度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业务)管理信息学校填报数据审核。建设全县27所中小学食堂综合管理平台和全县中学阅卷系统,各义务教育学校增配学校监控存储空间,一键式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
4.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2021年春季通过全国学生资助系统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义务教育)10948人,发放资助金517万元,其中建档立卡学生3692人次。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97人,发放助学金347250元;建档立卡免学杂费补助 249人,发放助学金136950元;地方政府资助 249人,发放资助金311250元。中等职业教育生活费补助 902人资助金607600元;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958人发放资助金833600元。2021年对全县22所幼儿园1092名(建档立卡924名)幼儿进行资助,发放资助金 23.96万元。建档立卡直过民族学费奖励229人,合计发放资助金119万元整。“雨露计划”审核通过527人(两后生29人、高职学生498人),发放助学金163.9万元;新生入学资助金1.7万元,资助贫困学子34人;助学贷款奖补资金资助困难学生10人,合计发放资助金2.5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2人,合计发放资助金1万元;普通高校学费代偿6人,合计发放学费代偿金7.52万元。2020-2021学年度助学贷款542人,发放贷款金额427.93万元。实现了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资助准确率为100%,确保无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七)体育活动呈现新局面
1.有效改善体育活动场地。实施全县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附属工程和主体工程建设,加强与乡镇对接,将全县7块非标足球场地进行移交,由乡镇进行统一管理使用和维护。对县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场地进行提升改造,4个乡(镇)9个行政村安装9套72件“全民健身器材”,维修江三木络广场80多件老旧健身器材和会堂篮球场。通过政府投资、社会捐赠(“上海宏天教育奖励基金”和云南青基会)对全县36所中小学、幼儿园校园63块(篮球场35块、羽毛球场8块、排球场2块、气排球场8块、小足球场3块、活动区7块)“希望操场”铺设悬浮地板和人工草坪,有效改善学校运动场地老旧的现状,为学校体育教学和师生健身煅炼提供了有力支撑。
2.有序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联合县总工会、文化旅游局、“七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举办以“健康西盟我行动”为主题的城区职工“工间操”比赛,共有城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勐梭镇和县属中小学、幼儿园共30支代表队1000多人参加比赛,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健身的积极性。协助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开展“颂白年党恩、赞白年辉煌”气排球联赛。组织开展2021年西盟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暨老年人健身操(舞)健身“双球合练”培训,共40名学员参加培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层阵地仍需加强。学校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明显,部分学校对教职员工的政治思想抓得不够严。基层学校党组织还存在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有效,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还有提升空间,党员教师的“双重身份”“双重作用”还需进一步挖掘。
(二)教师教学能力偏弱。师资年龄结构老化,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整体教育教学能力偏弱,“学不会、教不好、退不了”的问题凸显,需不断通过教师补充优化和区域有效流动,逐渐化解结构不优的问题。
(三)群众教育观念淡薄。群众思想观念更新跟不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期望值,不关心孩子学习成绩,不管不教,且留守儿童多,家校教育形不成强大的合力,孩子学习不用心、不努力。
(四)控辍保学任务艰巨。全县辍学学生依然未能实现清零,逃课、旷课学生时常发生,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采取了多种措施,抓反复、反复抓,但仍然有部分学生不愿返校或经常性逃学、旷课。
(五)内涵管理仍需挖掘。不少学校在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面仍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围绕“一切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以质量为标杆”的基本导向,还存在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效果不佳的问题,需要下大力破解攻克问题难题。
(六)教学质量亟待提升。教育质量纵向看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横向比较依然位居全市后列,体现在高考成绩虽有提升但与其他县区差距依然较大,中考成绩提升幅度较小,与市均差距较大。
四、2022年工作计划
(一)抓党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狠抓“十条措施”的贯彻落实,坚持把党建工作融入中小学教育工作全过程,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一校一特色”等党建品牌创建为突破点,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打造党建品牌,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二)抓改革,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以建设“四有”好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带领好校长队伍、培育好班主任队伍、管理好教师队伍。推进“三名工程”建设,大力培养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完善绩效考核改革,探索实施与工作量、岗位等相衔接的薪酬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激励作用。完善符合中小学教师岗位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
(三)抓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和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抓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坚持五育并举教育理念,严格执行“五项管理”,落实“双减”工作,加强学生艺术、体育、劳动等综合素质培养。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途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抓项目,加快补齐教育短板。全力推进勐梭镇小学新校区建设工作,确保在2022年6月份开工建设;做好勐卡镇小学和龙坎村小学学生宿舍、窝笼村小学和莫窝村小学五人制足球场、县民族中学食堂维修改造、围墙大门建设、中课镇班箐村小学大门、勐梭镇秧落村小学大门、翁嘎科镇橡胶三队小学围墙建设等项目建设工作。
(五)抓繁荣,推动体育健康发展。以全民健身工程为统领,积极争取和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将节假日与传统体育项目有机结合,搞好全民健身日、健身月活动。全面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组织好全市教育体育系统中小学生足球、篮球和校园啦啦操比赛。
(六)抓稳定,落实平安校园建设。继续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化解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明确校(园)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检查考核及结果运用力度。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全程跟踪,督办解决。扎实开展法制、交通、消防、防溺水等安全教育与研究活动,努力提高校园安全的整体防范能力。 西盟佤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2021年12月28日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