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8008/20240112-00002 公开目录: 部门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西盟县民政局 发布日时间: 2024-01-12
名称: 西盟县民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
文号: 主题词:
体裁: 服务对象:
生效日期: 著录时间 :
存放位置: 废止日期:

2023年,县民政局认真学习贯彻党落实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提出的: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指示,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自觉在思想上对标对表、行动上紧跟紧随、执行上坚定坚决,民政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兜牢民生底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1.民生救助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截至202312月,全县城市低保对象共有340477人,占全县城镇人口的1.38%,月人均补助标准506元,1-12月累计发放城市低保271.7526万元截至202312月,全县农村低保对象共有30705018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9.18%A类有459657人,月人均补助水平为520元;B类有21333344人,月人均补助水平为326元;C类有4781017人,月人均补助水平为2401-12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1805.711万元。截至202312月,全县城乡特困人员共有322329人,其中分散供养293人,集中供养36人均供养标准为960//。按照省、市工作安排于9月补发特困人员护理补贴,发放资金2.4937万元,涉及1917人次。1-12累计发放特困人员供养413.4421万元20231-11临时救13345187,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03.8047万元。2023年新识别纳入儿童福利保障困境儿童8人。全县散居孤儿3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2人,共计发放儿童福利保障金1112人次111.9984万元,享受孤儿助学工程5人,累计发放助学金3.5万元

2.强动态复核管理20231月至11,通过动态及季度复核工作,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特困供养共计新增679人次,退出598人次通过临时救助申请开展的回头看反馈乡镇排查疑似符合低保保障、特困保障、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的共有97户,最终纳入低保保障39人,特困供养2户,认定低保边缘家庭24户,调整低保保障档次1

3.加大急难性救助力度。根据《西盟佤族自治县临时救助制度实施细则》对临时救助申请进行审核审批工作,按照申请救助困难群众的类型困难原因、刚性支出等情况确定救助金额,对通过申请发现的疑似符合纳入低保、特困或是认定低保边缘家庭的困难群众及时反馈各乡(镇)入户复核,截至20231130共申请临时救助对象共有13345187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01.5405万元,其中在脱贫人口983134516包括三类监测人口中享受临时救助有523196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184.8522万元。进一步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主动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排查、助返乡困难人员返乡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防止因为临时性困难造成流浪乞讨的现象发生。年内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人,发放救助资金1.365602万元。

4.认真做好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积极宣传政策,充分利用政府网站公开相关政策,加强入户政策宣传;主动加强数据比对,建立数据比对机制,定期与残联、低保、特困、孤儿、死亡等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做到精准救助。通过主动上门服务,根据数据比对排查出的信息,及时反馈各乡镇社保中心进行入户核查。截至202312,全县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1408人,月补助90元;享受困难残疾护理补助1223人,一级月补助100元,二级月补助90元,三四级精神智力残月补助30元,共发放两项补助258.09万元。

(二)守护“一老一小”,不断提升民生温度

1.养老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截止202311月,完成了翁嘎科镇英腊村和新厂镇新厂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验收、审计和移交,并投入使用;新厂镇永广村、代格拉村和勐卡镇马散村养老互助站也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翁嘎科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建设等待验收;完成202120202260户适老化改造项目及验收202390户适老化改造项目已完成,待验收;勐梭社区老年人幸福食堂和东城社区老年人幸福食堂建设并投入运营;县中心敬老院完成了外挂电梯安装项目安装,市检测中心已经验收完成,办理了相关手续,可以正常使用等待审计。

3.规范高龄津贴发放。为进一步规范我县7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发放,县民政局草拟规范性文件《西盟县7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县人民政府于2023714审核印发实施;县民政局将积极宣传高龄津贴政策,按时做好高龄津贴生存认证,切实保障好老年人合法权益。截止202312全县领取高龄补贴老人共3960人,累计发放资金158.11万元(含补发)

4.织密儿童关爱保护网。目前全县建成未成年工作保护站7个,儿童之家12处,有儿童督导员7名,儿童主任40名,完成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截至202312月,全县在册留守儿童共有1186人。加强特困儿童、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等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力度,积极开展摸底核查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保障范围并按月发放保障金,定期对其监护和照料情况开展探访。同时,认真组织做好西盟县迎接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督查工作,根据市级督查组督查反馈问题认真做好整改工作,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责任部门工作联动年内召开西盟县2023年度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工作会议工作会议3次,开展未成年保护宣讲9场次,956人,落实政府部门保护职责,织密儿童关爱保护网。

(三)创新“联动”机制,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1.推进实施联动工作。全县建有7个乡(镇)社工站,为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构建和谐邻里关系为目标,充分调动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先后组织开展学雷锋精神, 践行初心使命”“推进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将民政志愿服务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为基层治理打牢坚实基础。鼓励全县各领域从事社会工作的各类人员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认证考试。目前我县社会工作者共计327人,其中女性150人,中共党员174人,平均年龄45周岁,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104人,专科学历176人,研究生学历3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12人(初级11人,中级1人),社工队伍的整体专业服务意识和水平不断提升。

2.持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配合县委组织部完成了村(社区)大岗位调整工作,并颁发了当选证。根据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了勐梭社区自治组织机构,指导成立了东城社区。进一步梳理统计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清单,制定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指导目录,统一规范村级组织挂牌名称和式样。分别于3月、7月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开展了针对乡(镇)社保干部、村(社区)民政协理员的业务培训,较大的提升了乡(镇)、村(社区)干部的履职能力。聚焦民政领域继续做好涉民政领域的资格联审工作,一年来完成了岩桶等174名村(社区)、村(居)民小组长和村(居)委员的资格联审。完成省委巡视组交办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整改工作,开展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回头看工作,重新修订完善了我县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进一步规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环境宜居、家园美丽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投入资金15万元完成勐卡镇马散村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改造提升了马散村便民服务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了摸底排查、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对辖区现有按规定纳入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首次套改、建立薪酬保障体系和配齐配强社区队伍力量等工作,进一步建强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全面提升社区组织整体效能。

3.培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按照政务公开、优质服务要求,依法开展各项日常登记管理工作,截止202312月,依法办理成立登记2个,注销登记4个,变更登记4个,完成换届事项1个。认真落实清理规范工作责任,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结合各业务主管单位清理意见,及时依法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4个,督促指导其完成注销登记。认真做好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应参加2022年度年检48家,已参检44家,未参检4家(其中3家已办理注销登记),参检率97.7%,合格41家,不合格3家。完善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印发《西盟县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指导乡(镇)做好红白理会”“残疾人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工作,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社区社会组织备案36个。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全县各领域从事社会工作的各类人员积极参加全国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认证考试,截至目前,我县社会工作者共计327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书14人(初级13人,中级1人),不断提升社工队伍的整体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4.加强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完成了全县5236个行政村415个自然村、村民小组标准地名的校对工作。向县政府常委会提请了研究《关于规范使用行政村有关标准地名的通知(送审稿)》的请示,印发了《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使用行政村有关标准地名的通知》,完成了省委巡视组反馈的地名工作整改任务。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总召集人,民政局局长任召集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西盟县地名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我县地名的管理、使用和地名成果的转化运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持续做好云南省省典、省志编纂工作,加快地名成果转化,上报政区、自然地理实体等11个地名类别100余条地名词条。牵头完成澜西线县级界线联检工作。批复命名了2个收费站和15个隧道,将东城社区居民委员会纳入地名备案管理。

(四)持续优化便民服务,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创新。撤销乡(镇)婚姻登记点6个,婚姻登记业务集中到县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窗口集中办理,现有业务人员有2名,向县委编委申请招聘1名编外人员,调整充实到婚姻登记工作。为加强婚姻法律法规宣传,印制宣传海报90份。截止202312月全县共办理结婚登记520对,离婚登记177对,补领结婚证107,补领离婚证7本,持续抓好早婚早育宣传治理工作。年内,开展全县殡葬改革工作调研,全面了解各乡(镇)、各村(社区)殡葬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草拟了《西盟县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工作方案》;普洱市西盟县骨灰堂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完成5个乡(镇)、9个村(社区)传统坟山(墓殡点)改造;殡仪馆截止12月共火化尸体101具。

(五)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平安建设及意识形态等工作,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认真抓西盟县中心敬老院疫情防控乙类乙管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感染;二是认真修改完善西盟县地震应急方案,组织中心敬老院开展应急演练,确保防震减灾各项规定落到实处;三是认真组织开展民政服务领域消防安全大检查,杜绝事故发生;四是扎实抓好平安建设,认真解决来信来访以及两代表一委员提案答复工作;五是抓好民政领域意识形态工作、舆情管控工作,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未成年保护亟待加强。早婚早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不断发生,市级未成年人保护大督查反映出各部门涉未职能职责落细、落实不够,需强化部门联动,共护佤山幼苗

(二)殡葬安葬亟待规范。经深入实地调研,我县各乡村组不同程度存在散埋乱葬现象,据摸排全县安葬于生活区域内(寨子里)或显目道路两旁坟墓共有2782冢。需进一步规范农村安葬公墓,宣传鼓励拉、佤、傣优良传统丧葬习俗。

(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落地难。根据省、市和县《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提醒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不低于60%的乡(镇)建有1所区域养老服务中心,90%以上的社区覆盖日间照料服务设施。目前,我县仅建成翁嘎科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县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4.28%;仅勐卡社区完成日间照料中心改造,全县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25%。目前,因各乡(镇)未落实新建、改建土地,均未上报争取项目补短板。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做好兜底保障。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保持过渡期内民政社会救助政策总体稳定,落实脱贫不脱保”“救助渐退等相关政策,紧盯脱贫人口、民政兜底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等监测群体,坚持按月数据比对,季度复核,全面推进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加大低保扩为增效,对低收入家庭中重病、重残人员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力防止规模性返贫现象发生。

(二)聚焦特殊群体,提高救助服务水平。聚焦一小不断强化未成年救助保护合力,加大留守儿童关心关爱;聚焦一老,不断补齐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短板,落实独居、空巢等特殊困难老人探访服务需求,加强关爱服务力度;聚焦残障人员,为进一步规范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发放工作,做好精康融合及康复等项目。

三)聚焦群众关切,提升社会服务水平。规范基层社会事务,常态化开展婚姻登记颁证服务,规范地名管理使用,推进殡葬改革,弘扬少数民族传统节地生态丧葬习俗,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按照政务公开、优质服务要求,依法开展社会组织日常登记管理工作,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助力参与乡村振兴。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