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据《西盟县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普洱市2023年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督导迎检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帮扶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民政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责,单位主要领导赴里拉村指导调研2次,分管领导赴里拉村指导调研4次,参加里拉村相关工作联席会议4场次;由1名分管领导负责统筹工作,制定帮扶工作年度计划和目标,办公室负责落实日常工作。年内,局领导节假日期间带队到里拉村十三组、十四组、十五组、十七组等慰问联系监测户,积极配合里拉村开展好各有关工作,干部职工在职人数25名,挂包责任人23名,联系帮扶农户共33户,其中监测户32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以下脱贫户1户。选派1名工作人员长驻里拉村开展驻村工作。 (二)支持驻村工作 一是加强驻村队员选派和管理。根据《中共西盟县委组织部 西盟县乡村振兴局关于选派2023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通知》(西组通〔2023〕22号)和《关于做好2023年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集中轮换工作的通知》(西组通〔2023〕20号)要求,做好驻村工作队员集中轮换工作,县民政局选派1名党员为驻村队员,并为其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二是进一步提升定点帮扶工作水平。领导班子深入村、组调研,全面了解挂钩扶贫点群众的生活情况,认真开展群众思想政治教育;根据里拉村地势、海拔、气候等自然条件,在全力支持全村发展茶叶的基础上,鼓励等农户种植新品种甘蔗。三是深化联系基层党支部工作机制,里拉村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到挂钩联系点开展结对活动3次,开展专题党课2次,认真开展挂包联系走访活动。四是挂包干部根据工作安排,参与耕地流出整改与作物耕种,集中下乡40天,购买锄头、手套等用具2000余元;干部职工自行购买购买农户及里拉村玉米、茶叶、鸡等农副产品合计5000元。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县民政局参与“双挂”干部3人,包挂干部责任人23人,联系监测户数共33户;干部职工深入农户家中宣传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殡葬改革、儿童保护等政策,开展探访、走访及节日慰问等600余人,资金投入合计9645元。二是为实现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组织干部职工为群众办实事,开展关心“一老一小”、关爱困难群众、春节慰问、协助耕地流出整改及耕种、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等10件惠民实事,为里拉村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难题。三是审核审批里拉村岩克、娜儿、李五云、扎袜等临时救助申请43户,批复临时救助金13.7807万元,为群众解困了燃眉之急。 (四)创新工作 一是进行地名沿革及使用情况、殡葬改革、低龄化未婚生育等调研工作,开展里拉村村规民约修订和红白理事会建立指导等,将提倡婚育新风观念、控辍保学提升文化素质、乡村治理稳定社会治安、生维护提升人居环境等纳入规定内容,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有效手段,在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提升群众文明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农村社会治理成效。二是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20人次,参与耕地流出整改及耕种200余人,对标“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的要求,不断提升农村品质,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真正让里拉村的农民在宜居生态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有效凝聚合力,促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实现基层党组织的优势互补;通过“劳动做贡献 行动践初心”、“党建引领促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党课等系列活动开展,继续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教育载体,切实强化党员责任担当。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帮助引进项目和资金力度较弱,帮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村级产业发展与监测户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导致群众增收难度大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县民政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里拉村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帮扶工作。一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求,抓好产业提质增效;认真抓好婚姻新风、困难群众救助和乡村治理,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二是抓好主题教育学习,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激励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争先锋作表率,夯实党在边疆执政的组织基础,确实提高里拉村各党支部和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