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8002-/2021-0706001 公开目录: 重大建设项目
发布机构: 西盟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时间: 2021-07-06
名称: 2018年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自查自评报告
文号: 主题词:
体裁: 报告 服务对象:
生效日期: 著录时间 :
存放位置: 废止日期:

2018年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自查自评报告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示范特色小镇评选办法(试行)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97号)、《云南省特色小镇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云南省示范特色小镇评选工作的通知》(云发改规划〔2018471号)和《普洱市特色小镇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发关于开展2019年云南省示范特色小镇评选工作的通知》(普发改规划〔2019207号)等文件要求,为真实、客观、全面反映小镇建设推进情况,我县对西盟佤部落小镇建设推进情况开展全面自查,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盟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也是全国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位于西盟县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内,规划总面积3.2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1.02平方公里;辐射范围面积2.24平方公里包括西至西盟县勐梭龙潭周边山体、北至西盟县城西城区勐卡路、东至西盟东城区勐梭下寨基本农田、南至西盟东城区勐梭上寨的区域。

小镇围绕生态、文化、产业、旅游、城镇、社会六大视角,秉承生态、生产、生活原则,融入民族、民建、民享的理念,依托独特生态、宜人气候与丰富的康养资源,倡导以生命健康为鲜明主题的原生、狂放的阿佤生活方式,构建以医疗服务、康复保健、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建设以山水观光、文化休闲为基础,以养生度假为核心,以西盟佤族木鼓文化与牛文化为特色,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商务会议、亲子教育、户外运动、主题度假、生态宜居居于一体的云南省一流的旅游休闲特色小镇、中国首家佤部落主题旅游休闲小镇。

小镇总投资25.23亿元,分近期(20172019年)和中远期(2020—2025年)。其中:近期主要通过文化休闲与主题度假两大旅游特色,以文旅项目建设为核心,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配套服务设施,主要建设熙康云舍、星河国际商业广场、佤寨部落旅游综合体、小龙潭度假酒店、佤山星河美食街、生态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西盟党校、勐梭幼儿园、佤部落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东梭河绿地公园、民族文化广场等14个项目,投资总额为13.1087亿元。其中:产业类投资8.6751亿元(66.18%)、基础设施类投资4.4436亿元(33.82%);中远期主要以产业类项目投资为主,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为辅,投资规模达12.1222亿元。小镇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为核心,杭州原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云南鑫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农垦等企业多元化参与投资的建设模式。

二、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一)2018年创建工作情况

1.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为将西盟佤部落小镇打造成为旅游文化类度假型小镇,在立足提升城市功能的基础上,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业态培育环境,提升城市功能,为进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奠定基础。截至20181231日,完成城市规划展览馆、勐梭幼儿园建设;熙康·云舍一期已建设,预计20195月试营业;星河国际商业广场已投入运营,并成功引进乐购生活超市等实体经济;同时配套完成14条道路人行道51846.62平方米,13条道路地下管沟建设、绿化15761.8平方米、安装路灯3275盏、提升102栋临街建筑物灯光亮化,完成26栋建筑物进行民族特色风貌改造,改善和提升18条城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成龙摩爷景点实景舞台及木依吉景区旅游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佤部落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佤山星河美食街等项目建设,截至2018,小镇累计完成投资79159万元,其中2018年新增投资40208万元此外,由云南农垦集团兴建的小龙潭度假酒店和由原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承建佤寨部落旅游城市综合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2.资金落实情况。小镇累计到位资金6.88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21亿元(含省级前期工作经费0.1亿元),企业自筹资金到位5.67亿元。

3.重要活动推进情况。2018年,小镇积极与周边的特色小镇、景区景点、城镇等举行联合推广活动,组织开展绿三角——春游佤山主题假日旅游、中国佤族木鼓节、2018云南省秘境百马美丽乡村系列赛事暨宣传一部手机游云南普洱分站系列体验活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佤族新米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开展拉木鼓体验活动、篝火歌舞狂欢、佤族原始拍了萌展演、传统拜年活动、景区歌舞表演、祭拜龙魔爷等活动45场;《佤部落》专场演出14场,小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2018年取得的成效

通过特色城镇建设,特别是佤部落小镇项目的深入实施,完善了城镇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城镇品位和魅力,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拥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1.小镇建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好、空气好、水好、农产品好,一直是所有西盟人引以为荣的事情。外地来的客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西盟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在外工作的西盟人,提起家乡时最津津乐道的也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25%,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到每立方厘米2万多个,被人们形象地誉为中国生态第一城。清清的勐梭湖畔,茂密的森林环绕县城,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水中、水在城中的美好画卷。成功创建勐梭龙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木依吉神谷3A级旅游景区;2017年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名单,西盟·佤部落旅游区被纳入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名单,先后获得了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10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2018年小镇吸纳游客人数121.68人次,同比增长20.7%,过夜游客人数57.2万人,同比增长21.2%,海外游客人数0.37万人,同比增长23.33%。西盟特色小镇建设,为旅游产业的发展聚集了要素,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西盟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变为老百姓口袋里的金子和银子。

2.小镇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示范县建设。特色小镇的建设,正确处理好了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凝聚了民族向心力,促进了民族大团结。通过以拉勐、李保等民族英雄事迹,向世人讲述了各民族听党话、跟党走的西盟故事;以江三木洛、木依吉、安木雅等民间传说,讲出了各民族公平正义、和谐相处,敬畏自然、爱护环境,平静宽容、快乐生活的西盟故事;以《佤部落》、《阿佤人民唱新歌》等文化精品,讲好了各民族和谐共荣的西盟故事,把真正意义上的和谐融入小镇建设,融入我们的生活,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小镇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国门形象。西盟是地处边境一线的边疆民族直过县,县内世居的佤族、拉祜族与境外民族同宗同族,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山水相连。听党话,跟党走是阿佤人民引以为傲的铮铮誓言,为民建城的小镇建设初衷,让阿佤人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由衷地为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小镇里感到幸福和快乐,更加坚定了边疆少数民族世世代代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展示了云南良好的国门形象。

4.小镇建设促进了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吸引了大量优势企业进驻西盟,培植了大量的增收支柱产业,增收业态不断丰富和发展,就业空间进一步拓展,县域经济实现了量与质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充分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1965年自治县成立到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从219.6万元增加到14.3亿元,增长了652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5元增加到9786元,增长了150倍。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接受国家第三方考核评估,成为边疆少数民族直过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典范。今天的西盟,河谷橡胶绿,山坡茶飘香,村村通公路,梯田上云端,生态文明美,民生大改善。西盟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实现了千年的历史跨越

三、评分说明

云南省特色小镇考核指标体系(2018年度)总分为100分,经自查,西盟佤部落小镇2018年自评指标得分为99分,加分项20分,共计119分。

(一)规划编制部分(分值15分,自评15分)

1.规划审查情况(分值3分,自评3分)

《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和《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修建性详规编制》已严格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并履行审批手续已分别报省发改委和省住建厅备案。

2.规划编制团队(分值4分,自评4分)

《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和《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修建性详规编制》由国内著名的设计团队北京北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牵头,联合云南东韵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证书)共同编制完成;编制团队国内知名旅游规划与投资运营专家、景区巅峰荟轮值主席袁放;国内知名旅游规划专家、云南东韵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中平;泛联尼塔(上海)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朱景清;泛联尼塔生态环境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策划师徐雄武;北京北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城市规划师、高级工程师宋立恒等数名国内知名规划设计专家组成。

3.投资主体参与(分值3分,自评3分)

在小镇规划编制过程中,投资主体均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多次参加省、市、县各级审查会议,以小镇整体发展为核心,结合自身发展,主动为小镇规划编制出谋划策。原投资主体云南省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程深度参与了规划的编制工作,原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秉承原设计理念组织建设,确保了现有规划设计与小镇发展规划保持高度一致。

4.规划思路定位(分值5分,自评5分)

西盟佤部落小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禀赋,以建设生命健康小镇为主题,秉承生态、生产、生活原则,融入民族、民建、民享的理念,倡导以生命健康为鲜明主题的原生、狂放的阿佤生活方式,构建以医疗服务、康复保健、养生度假、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农业为主要内容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打造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商务会议、亲子教育、户外运动、主题度假、生态人居于一体的云南省一流的旅游休闲特色小镇。规划符合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中的健康生活目的地牌,规划发展思路清晰、发展定位准确,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

(二)七大要素(分值50分,自评49分)

1.特色部分(分值10分,自评10分)

1)风貌特色(分值3分,自评3分)

西盟佤部落小镇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城市建设理念,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为灵魂,以休闲康体养生旅游为方向,不断强化城市设计,按照一座建筑一幅画、一条街区一道景、整个佤山一公园的思路,以佤文化体验为特色,注重把握城市空间尺度,对城市形象定位、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特色和风貌、天际线、色彩、地标体系、公共标识、夜景照明、城市雕塑、开放空间、公共绿道、景观等特定系统、要素进行全方位设计。形成了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旅游小城。整个小镇呈现出城市中的山水山水中的城市的景城一体、景城融合的空间特点,小镇整体建筑风貌独具一格。曾获得中国最美风景县云南10 ”“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纳入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名单。

2)文化特色(分值3分,自评3分)

西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佤族文化底蕴浓厚,特色鲜明,2018年,小镇内通过开展绿三角——春游佤山主题假日旅游、中国佤族木鼓节、2018云南省秘境百马美丽乡村系列赛事暨宣传一部手机游云南普洱分站系列体验活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佤族新米节等4场大型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结合节庆组织拉木鼓体验、篝火歌舞狂欢、佤族原始拍了萌展演、传统拜年、景区歌舞表演、祭拜龙魔爷等专场表演活动45场;《佤部落》专场演出及外出展演共 26场。参加国家、省、市、县各级文化表演活动6次,舞蹈原创节目《佤汉子》、歌曲《佤山摇》在普洱市2018年青年演员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舞蹈原创节目《摩哈惹》荣获二等奖。普洱市第二届茶花奖群众文化艺术展演暨第四届农民工文化节荣获组织奖,获铜奖。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入选为“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作品创作计划,充分彰显了佤族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

3)产业特色(分值4分,自评4分)

2018年,小镇总产值55161万元(其中:餐饮业产值13790万元;住宿业产值8274万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产值7720万元;批发和零售业产值12650万元;建筑业产值9904万元;工业产值1103万元;居民服务业产值1720万元)。西盟县佤部落小镇属旅游类特色小镇,小镇特色产业主要是指服务或支撑旅游发展的服务业,具体包括餐饮业、住宿业、批发和零售业(手工艺品、民族服饰、特色食品销售)、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018年特色产业产值37013万元,占总产值的67.1%。其中:餐饮业14790万元;住宿业9274万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720万元。特色批发和零售业2619万元(已扣除不属于特色产业的建材批发、家私家具零售、电器零售等产值);居民服务业350万元(已扣除不属于特色的汽车修理等产业产值1370万元);工业260万元(已扣除不属于特色钢门窗加工等产业产值870万元)。小镇现已成功引入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云南农垦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

2.产业部分(分值15分,自评15分)

1)带动经济发展情况(分值3分,自评3分)

小镇以云南省级一流特色小镇”“中国佤族新圣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充分与“8大重点产业三张牌中旅游文化产业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相结合,通过培育医疗服务、康复保健、养生养老、健康管理、健康旅游、健康农业等新兴产业,进一步带动西盟县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增收致富。2018年小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

2)产业投资占比(分值5分,自评5分)

2018年小镇新增投资总额为4.02亿元,产业投资部分完成2.76亿元,占新增投资的68.67%。其中:熙康云舍项目完成投资6800万元,佤山星河美食街项目完成投资250万元,小镇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291万元,小镇旅游景点建设完成投资1000万元,中石油西盟县城加油站完成970万元,西盟印象商铺建设15300万元。

3)社会投资占比(分值5分,自评5分)

2018年,小镇新增投资总额为4.02亿元,社会投资部分完成2.98亿元,占新增投资的74.16%。其中: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投资的熙康云舍完成6800万元,西盟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佤山星河美食街项目完成250万元,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普洱销售分公司投资的中石油西盟县城加油站完成970万元,云南司岗里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西盟印象商铺建设完成15300万元,由中冶建工采用EPC模式承建的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6500万元。

4)产业业态培育(分值2分,自评2分)

小镇聚焦全省8大重点产业和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依托西盟良好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禀赋,瞄准产业发展最前端,引进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入驻小镇投资创业,以熙康云舍酒店、小龙潭度假酒店、秘境佤寨酒店等项目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迅速发展,并带动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健康旅游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蓬勃发展。以中旅集团为带动主体的红色旅游快速崛起,带动观光游、度假游、生态游、乡村游协调发展。积极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全国一流的绿色茶基地,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垂钓、采摘体验、度假酒店等乡村旅游项目,带动本地群众就近务工就业,推动县内农产品消费、旅游产品消费,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和茶企业合作的典范,一个全新的健康生活旅游目的地已经形成。

3.生态部分(分值5分,自评5分)

1)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分值2分,自评2分)

一是污水处理。西盟县污水处理厂位于勐梭镇卫生院东侧,占地面积约 0.69公顷,污水处理规模近期为 0.3 万吨/日(远期:0.6 万吨/日),处理工艺采用 ICEAS 生物处理工艺,处理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B 标,满足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污水 100%处理标准建设要求。二是生活垃圾处理。西盟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位于西盟新县城东北部约4.8公里处的里坎村民小组,填埋库区及相关设施占地面积 86 亩,服务年限 16 年。建设规模为总库容 26 万立方米垃圾填埋场一座,设计处理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 30 吨,容积 5000 立方米渗滤液调节池1座;处理能力 30m³/天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1座;满足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生活垃圾按 100%处理标准建设要求。

2)绿地及水域面积(分值2分,自评2分)

2017年,西盟佤部落小镇范围内水域面积838.5亩(其中:勐梭龙潭800亩,小龙潭38.5亩);通过西盟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水系连通工程补水到小龙潭,2018年,在保证勐梭龙潭水域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小镇建设区内,小龙潭水域面积从38.5亩增加到52亩,增加13.5亩;2018年小镇范围内绿地面积为76.25公顷,同比201776.05公顷增长0.26%

3)生态技术运用(分值1分,自评1分)

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通过生态技术运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即:西城区人行道地面铺砖改造工程),改造西城区人行道51846.62 平方米,扩宽改造2040 平方米,实现水资源在小镇区域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进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削减城市径流污染,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构建山、泉、湖、河、城相融合的城市水生态系统。

4.易达部分(分值5分,自评4分)

澜西公路起于国道G214线K2967+147.904澜沧至惠民二级公路,经澜沧县勐朗镇止于西盟勐梭镇北侧XJ78线K5+700,与县城主街相连接,从小镇经过,满足距离特色小镇10公里范围内有二级及以上公路,达到有接驳交通的条件;同时即将开工建设瑞孟高速公路(西盟段)也从小镇旁经过。小镇至澜沧民用机场公路起于西盟县城勐梭村,途经爬街景冒东岗连接线,止于澜沧航站楼机场,全程41.7公里,满足距离特色小镇50公里范围内有民航机场,且现已开通网约车服务,达到有接驳交通的条件

5.宜居部分(分值5分,自评5分)

1)酒店配套(分值2分,自评2分)

小镇龙潭大酒店和司岗里酒店达到三星级酒店规范;佤寨秘境精品度假酒店达到五星级标准精品特色酒店要求;即将营业的西盟熙康云舍精品酒店疗养中心属于准五星级精品特色酒店。

2)餐饮配套(分值1分,自评1分)

小镇范围内共有佤族、傣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风味餐厅(农家乐)174家,各餐饮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周到,能够充分满足游客多样化餐饮服务需求。

3)集中供水率(分值0.5分,自评0.5分)

小镇供水来自西盟县城自来水厂隶属西盟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自来水厂位于县城东北,龙潭景区内。规模为:2x3000m³,人均日用水量 110 千克,无自备井,小镇用水普及率达 100%

4)停车需求(分值0.5分,自评0.5分)

小镇规划区内目前共有约 1700 个车位。其中,较为集中停车场为:龙潭景区门口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场、龙潭酒店停车场、西盟县政府门口两侧停车场,总计约 600 个停车位;分散式共有1091 个停车位;建有1座机动车充电站,能够满足特色小镇停车需求小镇。

5)公厕建设(分值0.5分,自评0.5分)

小镇范围内,共有7座城市公厕(其中有2座智慧公厕,12A级旅游厕所,3座一类公厕,1座二类公厕),小镇范围内常住人口1.18万人,满足万人公厕在3个以上要求。

6)治安情况(分值0.5分,自评0.5分)

西盟县全面推进技防一期和平安城市五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同时县公安局轮值轮训每日不间断开展巡逻盘查工作,以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街面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率和管控率。同时,以上级公安机关部署的各项专项行动为契机,结合辖区实际,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对辖区盗抢骗”“黄赌毒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为特色小镇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2018 年全县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 31.8%,特别是关乎民生的侵财类案件下降率达 46.3%,未发生治安重大事件,无被上级挂牌督办事项。2018 年,在云南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西盟县综合满意率位列全省第二。

6.智慧部分(分值5分,自评5分)

1)平台接入(分值2分,自评2分)

小镇以智慧城市为契机,主动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现已完成城市名片、重点项目、公共服务、景区资料等内容的录入,接入慢直播5路,2018年内完成事件直播2次,确定13座旅游厕所点位信息,提升改造景区智慧旅游厕所2座。酒店、餐饮、旅行社、旅游包车、租赁车等涉旅企业的诚信评价及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审核上线,平台上线宾馆酒店17家以上、餐饮企业18家以上、旅游包车企业1家。完成西盟县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带动农村淘宝等相关电子产业发展。

2)网络接入(分值2分,自评2分)

中国移动和电信公司建设4G基站24个,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2018年建成家宽带小区39个,累计建成基站共计134个,目前所有小区接入能力均达200兆以上;小镇主要街道等20余处都覆盖了免费移动线路无线WI-FI

3)智慧化管理(分值1分,自评1分)

一是智慧化公共治安管理服务。西盟县以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和平安城市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技防一期和平安城市五期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其次,依托县公安局轮值轮训每日不间断开展巡逻盘查工作,切实提高街面现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现率和管控率。二是智慧化旅游服务,勐梭龙潭AAAA级景区内已实现200M宽带接入和免费公共WiFi全覆盖,已安装景区闸机票识别系统,实现人脸识别入园及网络购票等在线服务,AI实景、智慧厕所建设、智慧导览等智能化管理服务都已建设完成,并已接入一部手机云南平台,实现网络实时在线服务。

7.成网部分(分值5分,自评5分)

1)联动发展(分值3分,自评3分)

小镇地处勐梭龙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紧接木依吉神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此外,里坎瀑布景区,佤山榕树王,爬街生态自然民俗村,佤山云海、佤山天池、三佛祖佛房遗址等旅游景点均在0.5小时交通圈以内。同时,小镇与景迈普洱茶小镇、澜沧酒井老达保乡村音乐小镇、孟连宣抚司署同处于澜沧、孟连、西盟绿三角旅游发展核心区,实现文化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2)联合推广(分值2分,自评2分)

2018年,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积极与周边的特色小镇、景区景点、城镇等举行联合推广活动。参加柏联景迈山庄园酒店、孟连县2018楠铃锻第三届斗牛大赛文艺晚会、景迈山柏联酒店迎接天弘基金商业演出;上海普洱文化周演出及宣传拍摄等对外演出宣传活动。西盟县司岗里广场舞队参加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云南省集中展演,获最佳表现团队奖,并获2019戴爱莲杯群星璀璨全国人人跳舞舞蹈展演入选卡。舞蹈原创节目《佤汉子》、歌曲《佤山摇》在普洱市2018年青年演员比赛中荣获三等奖,舞蹈原创节目《摩哈惹》荣获二等奖。普洱市第二届茶花奖群众文化艺术展演暨第四届农民工文化节荣获组织奖,荣获一个铜奖。舞蹈诗《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入选为“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作品创作计划

(三)投资主体(分值10分,自评10分)

1.投资主体情况(分值2分,自评2分)

小镇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为核心,立足多元化参与投资的模式进行打造,投资主体有实力、有情怀。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荣获“2008年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全球外包100榜单全球IT服务100”“中国上市公司价值评选百强等荣誉,拥有强大的投资实力,该公司实施的熙康云舍项目,是一个将健康旅游产品与服务设计、景区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集健康管理、医疗、康复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精品酒店;同时可带动小镇旅游、医疗、康复、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也将为国内健康养生产业树立风向标。

2.投资主体完成投资(分值8分,自评8分)

截至20181231日,小镇投资主体累计完成投资7.78亿元,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完成1.38亿元,西盟龙潭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完成0.55亿元,西盟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完成0.2亿元,西盟城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98亿元,云南鑫盟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完成1.5亿元,云南司岗里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2.23亿元。

(四)形象进度(分值10分,自评10分)

截至20181231日,小镇累计完成投资7.92亿元,按规划范围划分:规划内投资完成4.03亿元,规划外完成3.89亿元。按年度划分:2017年完成3.9亿元,2018年完成4.02亿元,2018年已完成部分占规划内总投资的60.39%

(五)取得成效(分值8分,自8分)

1.建设标准(分值3分,自评3分)

根据《西盟县佤部落发展总体规划》,小镇建设的规划布局和所建设的项目均按5A级标准进行建设。小镇以熙康云舍、佤寨部落旅游综合体二大旅游核心,建设一批主题休闲、文化体验、高端度假旅游项目;加快旅游设施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满足与市场规模增长相匹配的停车、餐饮、住宿等接待服务需求,旅游休闲业态聚集的旅游小镇初步形成。

2.游客人数(分值5分,自评5分)

2018年小镇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1.68万人次,同比2017年增长20.7%

3.过夜游客人数(分值2分,自评2分)

2018年小镇接待过夜游客人数57.2万人次,同比2017年增长21.2%

4.海外游客人数(分值1分,自评1分)

2018年小镇共接待海外游客人数0.37万人次,同比2017年增长23.33%

 (六)组织领导(分值7分,自评7分)

1.成立领导小组(分值 0.5分,自评0.5分)

为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县委、县政府2017年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的基础上,2018118下发了《中共西盟佤族自治县委办公室西盟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西盟佤部落小镇建设指挥部的通知》(西办通〔201874号),成立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建设指挥部,确保组织保障有力。

2.建立一对一的领导负责制(分值0.5分,自评0.5分)

根据《中共普洱市委办公室普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普洱市特色小镇发展领导小组及省级特色小镇领导挂钩联系方案的通知》(普办通〔201832 号)文件要求,普洱市已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覆盖特色小镇的一对一领导负责制度,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由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西盟县委书记杨宇同志挂钩负责。县级制定了《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建立县级领导负责制。

3.会议召开情况(分值2分,自评2分)

普洱市人民政府多次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特色小镇工作,会上针对佤部落小镇等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了通报,认真研究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对下一步推进计划及采取措施进行了部署和安排。

4.按月调度情况(分值2分,自评2分)

西盟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落实省、市有关要求,为全力推进小镇建设,坚持按月召开调度会,2018年召开小镇调度会和项目专项推进等会议共计12次,对于小镇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研究,认真统筹,对于后续创建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5.带队招商引资(分值2分,自评2分)

2018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践行党政一把手带队外出招商机制,强化领导招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西盟县委书记杨宇于11月带队赴上海对接特色小镇项目,县委副书记、县长曹鸿迎于9月带队到海南三亚对接特色小镇项目,除此之外,各级党、政领导带领队伍奔赴浙江、湖南、山东、内蒙古、海南,昆明等地开展特色小镇招商工作,对接目标企业,洽谈合作项目,成功与湖南省凤凰县长松投资有限公司旅游项目、通辽市康馨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康养及文化旅游项目、杭州原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就佤寨部落旅游综合体项目达成了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七)加分项(自评20分)

西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是边疆民族县和直过民族县,是《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2018年刚刚脱贫摘帽,特色小镇建设展示了十八大以后边疆地区的快速发展,展示了良好的国门形象,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是对总书记要求的建设边疆民族团结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有了生动实例,让边疆民族世世代代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因此,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建设,是富有云南特色的小镇建设模式。建议加20分。

(八)一票否决

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未触碰生态红线,未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未通过政府违规举债开展创建工作,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未超过特色小镇总建筑面积30%,未违规使用财政资金,2018年未发生重大负面事件,小镇建设均按照已批复的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建设,未出现与有关上位规划存在重大冲突现象。

四、经验和做法

(一)高位推动,强化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镇建设,将特色小镇建设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加以推进。为全面加快推进小镇建设,20177月,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高规格特色小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811月,再次调整充实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发改、住建和旅游副县长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发展和改革局,同时制定了《西盟佤部落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建立县级领导负责制,每个项目都由相应分管领导牵头负责,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和任务,做到责任进一步压实,任务进一步细化,有效统筹、协调、督促小镇建设各项工作。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研究、协调推动小镇创建,2018年以来,先后深入调研调度小镇建设工作10余次,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规划引领,明确发展定位。在小镇创建申报过程中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严格进行规划的编制和审查。一是高品位规划。按照小镇规划必须高起点、准定位、领未来、成精品的工作要求和小而美、特而强、聚而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多功能叠加的创建目标,以推进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全省多规合一试点县为契机,积极借智借力,聘请了北京北达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东韵旅游规划设计公司等国内一流设计团队,对特色小镇进行了概念性规划编制和设计,实现了项目设计建设与城镇规划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确保了小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发展规划、城乡规划相吻合,做到了不踩生态红线、不碰基本农田红线、不毁文化遗产二是精准定位。西盟佤部落小镇立足提升城市功能,充分发挥小镇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云南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文化资源禀赋,通过完善小镇配套功能,突出旅游产业的发展,力求产业定位特而强,功能叠加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将产业、脱贫、生态、文旅等功能有机融合为一体,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生命健康小镇。

(三)突出特色,注重功能融合。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中,紧扣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宜游、智慧等七大要素,着力完善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促进人才、资源、产业等各种要素向小镇集聚。一是突出为民建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理念,用新的发展理念来引领和建设小镇,全面推进县城建筑物风貌整体提升行动,完成了建筑物民族风貌、城市路灯、城市绿化、环境卫生、休闲景观、商务网络信息平台、城市规划馆等改造提升工程,让更多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功能更新的成果,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幸福。二是突出文化功能。坚持把延续文脉、弘扬个性作为小镇建设发展的核心,对佤族建筑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研究提炼,并用现代理念把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小镇建设工程项目,既彰显了个体特色、又注重了整体的统一,让人们时刻都能感受到佤族历史文化的风采和内涵。三是突出业态培育。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机遇,以建设生命健康小镇为主题,以大连东软控股有限公司建设的熙康云舍项目为核心,倾力打造集旅游、医疗、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产业,成功吸引中旅集团、云南省农垦集团、腾临红茶业、丁氏蜂业工贸、云南三江并流等一大批企业到西盟投资兴业,培植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和橡胶、甘蔗、茶叶、中蜂养殖、肉牛养殖等绿色生态产业,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X”产业发展格局,丰富提升西盟全域旅游业态。2018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8亿元。四是突出社区功能。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进行 VI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完善医疗、教育和公共设施,提升特色小镇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小镇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截至目前,已完成小镇城市名片、重点项目、公共服务、景区资料等内容的录入;提升改造景区智慧旅游厕所2座,完成17家宾馆酒店、18家餐饮企业、1家旅游包车企业平台上线工作。五是突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景迈机场等重要交通节点设置专栏,利用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大众载体,多渠道对特色小镇建设进行广泛宣传和推介,主动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小镇建设,不断扩大小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四)多元投资,夯实建设保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整合政府、社会资本等多种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强劲投资支持。一是整合政府投入。把小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引入先进理念,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现代要素,激发小镇活力。截至目前,已整合投入各类政府资金2.22亿元。二是引导国企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中冶集团、云南农垦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参与小镇建设,利用国有企业强大的资金、资源及品牌优势,推动特色小镇高效建设。三是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财政资金引导和政策扶持,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先后成功引进大连东软集团、原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云南省农垦集团等大型企业投资小镇建设,截至目前各类企业投入小镇建设资金5.7亿元。

(五)强化统筹,推动落地见效。为加快推进佤部落特色小镇建设步伐,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创建任务,按照天天抓实、月月抓紧的工作要求,全力推动小镇建设工作。一是抓实项目进度。盯考核、盯区域、盯重点、盯成效,随时做好项目落地准备。加快推进熙康云舍、佤山星河美食街、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在建项目;全力推进小龙潭度假酒店、佤寨部落旅游综合体、东梭河绿地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二是抓实多城联创。将小镇创建工作与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全国卫生县城、美丽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文明县、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安排、同创建。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综合创建领导小组,确保多城同创工作顺利推动。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小镇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由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先后奔赴浙江、湖南、内蒙古、海南等地开展特色小镇招商工作,对接目标企业,洽谈合作项目,成功与原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达成佤寨部落旅游综合体框架协议,与云南省农垦集团达成小龙潭度假酒店开发协议,与西盟水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水木茶舍精品酒店合作协议,进一步丰富小镇业态,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

受融资政策的影响,导致资金筹措难。由于受财政部201750号、87号、201823号等系列文件影响,原计划通过政策性贷款的佤部落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不到及时融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色小镇的推进。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资金筹措力度。一是我县将多渠道筹措资金;二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力求在小镇融资和基金方面给予倾斜,从而缓解小镇建设的压力

(二)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熙康云舍二期、佤山星河美食街佤部落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西盟党校等5在建项目的投资进度,确保形成有效实物量。  

(三)加快推进拟开工项目前期工作。督促项目业主加大项目前期推进力度,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按期开工建设,年内完成预定投资任务目标。一是加快推进小龙潭度假酒店项目规划设计审批工作,督促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地加快对该项目规划审查审批,确保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开辟绿色通道,主动服务好佤寨部落旅游综合体建设项目的所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开工建设,形成新增实物量。

 

  
关闭窗口
下载Word 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