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宋乡
岳宋乡
【概 况】 2021年,岳宋辖3个村民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7个橡胶专业队,7个茶叶初制加工厂。全乡居住有佤族、拉祜族等7个少数民族,有2711户8165人,其中男性4277人,女性 3888人,有劳动力5786人。其中农业从业人口5673人;非农业从业人口1634人; 佤 族7459人,拉祜族397人。
2021 年,乡机关共有干部职工 52 人(行政编制 25 人、 参公管理 3 人、事业编制 17 人、公益性岗位 5 人、大学生志愿者2人)。设6个中心1个所: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林业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生态环保和村镇规划服务中心、交通和安全生产服务中心及财政所。
【主要经济指标】 2021 年末,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5152.38万元,比2017年的3091.40万元 增长2060.98万元, 年均增长 13.6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756元, 比 2017年的7834元增长了3922元, 年均增长10.67%。
【农林牧业】 力确保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4 万 亩, 年 均 产 粮 251.5万公斤,2021年末人均有粮305.9408公斤,切实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2021年全乡大牲畜存栏911头,出栏333头,生猪存栏5500头,出栏4300头;禽类存栏2.1万(羽),出栏2万(羽),蛋类产量3.5吨;加强动物防疫,按时开展年度牲畜春秋两防,全覆盖无死角开展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全乡畜牧业没有受到非洲猪瘟等疫病的严重影响;投保能繁母猪保险 1488 头,理赔资金 11.55 万元。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乡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火警发生,森林覆盖率达81.31%,毁林种茶、 毁林种地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地表水、饮用水水质监测达标率为100%。
【扶贫开发】 坚持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重点,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总体要求,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加快“一平台三机制”建设,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突发严重困难户,落实资产收益、乡村公共服务岗位、救助保障等一户一案帮扶措施,每月进行一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集中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生态建设】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措施,坚决守好青山绿水;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好河道清理整治,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加强耕地、林地保护,严厉查处和打击毁林种地、毁林种茶行为;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让生态文明建设观念深入人心。
【基础设施建设】 2021 年申报重点建设项目 3 个。岳宋乡岳宋村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六个方面开展建设,涉及子项目 95 个,项目概算投资 3050 万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岳宋乡班帅村 2021 年边疆党建长廊“四位一体”建设试点建设项
目,内容涵盖基层阵地建设、服务水平提升、人居环境改善和村集体经济等方面,项目已完成进度 90%,拨付资金 383.41 万元。
完成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 3206亩,水田建设 62 亩,推动建设曼亨村肉牛产业示范村建设,推动完成曼亨村现代林产业 4268亩。乡村规划工作有序推进,班帅村村庄规划列为全省“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试点之一,完成初步规划草案,规划的可行性、合理性、科学性水平持续提升。
【惠农补贴】 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耕地力保护补贴409.2 万元,惠及群众 8200 人;实施私营橡胶期货保险 3.2 万亩,理赔资金 216.10 万元;发放公益林、天然林补偿金 127.88 万元,完成退耕还林 1324.1 亩,发放补偿资金 25.35 万元;完成陡坡地治理项目 720.4 亩,发放补偿资金 28.82 万元,发放生态管护员补偿资金 44.84 万元;年内全乡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火警发生,森林覆盖率达 81.31%;安居工程太阳能热水器发放并安装1017台。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地表水、饮用水水质监测达标率 100%;高度重视群众农业产业技能提升培训,开展各类种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业实用技能等培训53 期 2.5 万余人次。
【社会事业】 始终关心重视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办学软硬件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各类扶持政策宣传力度,全面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提高教学质量,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持续加强落实社会兜底保障政策,保障特困供养、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守住民生底线。强化“两险”收缴工作,年内每年城乡医疗参保率达 98% 以上,实现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加大信息服务、技能培训、组织管理、奖补政策等各项转移就业政策的409落实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不断提高群众技能水平和务工收入。
推动农村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做好本土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让小新寨红旗民兵排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激励全乡干部群众镇守边疆、一心向党、永远跟党走。
【民政社保】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面落实云南省健康扶贫 30 条措施,每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均实现 100% 参保,重病户、慢病户 100% 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 3 个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配备执业医生 9 人,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严格落实三孩政策,认真做好婚检、孕检等工作,确保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民生保障持续改善,认真落实养老和兜底保障政策措施,每年均实现适龄段贫困人口100%参加养老保险,累计发放养老金 276.75 万元;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共发放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助金 85.54 万元,认真落实各类保障补助政策,共发放农村低保2018.49 万 元、 城镇低保195.62万元、特困供养金115.45万元、临时救助 239.86 万元、民政二次医疗救助76.85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19.18 万元、沿边补贴5871.44 万 元。 投入资金650万元,设置各类乡村公共服务岗位323个。大力开展“先锋强志”、转移就业培训,累计开展各类务工技术技能培训739人次,其中“两后生”26人次,累计输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万人次,兑现外出务工奖补资金19.20万元。逐步推进殡葬改革,确定公益性公墓建设地点 7 处,节约土地和林木资源。全面落实属地主体责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科普宣教活动覆盖率达100%,公众对食品安全基本知晓率达80%以上,年内未发生食品、药品中毒恶性事故。
【综治维稳】 始终高度重视禁毒维稳工作,全力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全力打好禁毒人民战争,形成以“建、打、防、管”推进“规范化、精细化、立体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四位四化”禁毒新模式,贩毒、吸毒等违法行为得到打击和遏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有黑扫黑、无黑扫恶、无恶治乱”原则,有力打击和震慑了偷越国边境、寻衅滋事等违法行为,全乡社会环境进一步净化。
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调解,通过“以案说法”,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显著提高。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221 件,调处成功率达 100%;严格按照《社区矫正法》和《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0人,目前在册社区矫正对象5人,解除10 人;共接收刑满释放人员23人,目前在册安置帮教对象33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年内共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劝导整治230次,劝导各类交通违法违规行为3500 余起,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疫情防控】 面对疫情冲击,严格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工作,以绝对的政治定力开展常态化防控,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完善党政军警民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边境一线“五个管住”举措,严格落实“五级段长制”,设立15 个边境段点,120 名市县乡突击队员实行 24 小时边境不间断守边巡逻,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和联保责任制,建立 262 个网格,实现全乡农户四级网格全覆盖,做到每日两排查,实行零报告制度。实行全乡提级管理,全面推广使用云南健康码,全覆盖争创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稳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群众接种疫苗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完410成接种 6695 人,完成三剂疫苗接种 2420 人,全力构筑免疫屏障。全力推进物防、技防建设,夯实边境管控基础,完成边境22.6 公里防护铁丝网和热感监控技防建设,建成使用 2 个二级联防所、8 个三级联防所,守住祖国西南大门。
【领导名录】
党委书记 孙红武(哈尼族)
党委副书记
魏铁映( 佤族,2021.01—)
郑春忠(—2021.03)
鲁 杰(彝族,2021.03—)
杨宝光(佤族,2021.03—)
人大主席 杨乔华(哈尼族)
乡 长 魏铁映( 佤族,2021.01—)
副 乡 长 岩 退(佤族,—2021.03)
岩 空(佤族,—2021.03)
王晓虎(哈尼族,—2021.12)
雷 磊( 拉祜族,2021.03—)
李 阳( 佤族,2021.03—)
纪委书记 车 蕊(女,哈尼族)
武装部长 杨宝光(佤族)
组织委员 周 昱
宣传委员 李娜儿( 女,拉祜族,—2021.03)
岩 金(佤族,2021.03—)
(供稿 赵晓艳)